【茶山行記】之品普趣茶山

  普洱茶源,見證之旅:品普趣茶山

  趣:那柯里

  趣:會連基地

  迎面吹來的風清冽率然,我們一行人從寧洱縣城出發(fā),向著北路緩緩馳去,目的地是困鹿山南麓。

  有本地老學者提出困鹿山在地名志上是“困盧山”,“鹿”乃誤用。我對困鹿山這個名字卻心生歡喜,總覺得這里面有著幾百年前就在流傳,卻對外人秘而不宣的典故,那典故總會與自然有關,與萬物有關。

  傣家人南下之時必是到過那里,估計嫌其山高路遠,并未定居而繼續(xù)南下,只為其留下了一個名字。

  在寧洱常常有的特殊的現(xiàn)象,分明是哈尼族、彝族集聚地,卻有大半的地名是用傣語命名的,如“那柯里”“勐先”“那勐勐”。謎底或許早已在歷史長河中流逝,或總有一天會水落石出。

  恰逢小雨,茶園里云遮霧繞、草色青青,有長長的枝條橫曳而出,輕拉過一枝,枝頭是鮮綠的芽,仰頭望去,高大的茶樹形如喬木,高近2米,茶園里還有更多更高的古茶樹,茶樹遒勁的枝丫自由地向著天空的方向生長。

  見慣了整齊的臺地茶,乍見這無拘無束,汲取天地精華自然生長的古茶樹,我心中不免一顫,同行的人們更是嘖嘖稱奇。

  自清雍正七年(1729年)設普洱府,作為普洱府所在地,寧洱不僅僅是普洱茶的原產地、集散中心,更成為普洱府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

  為了更好地管理進貢京城的普洱茶,普洱府在寧洱設了普洱茶局貢茶坊,專門負責貢茶的采摘、制作、運送等事宜,有許多環(huán)節(jié)是秘而不宣的,平民百姓無緣見識,這也是困鹿山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沉寂深山無人識的主要原因。

  清人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云:“普洱茶成團,有大中小三種。大者一團五斤,如人頭式,稱人頭茶,每年入貢,民間不易得也。”進貢京城的普洱茶大多做成人頭茶又稱金瓜茶,不僅外形精巧,還易于保存和運輸,經得住歲月的洗禮。

  云南普洱茶集團普秀閣內的金瓜貢團

  聲明顯赫的困鹿山茶不僅僅出自我們腳下的這片茶園,以茶園為核心,發(fā)散至困鹿山四周的山坳,一直綿延至謙崗村、西薩村域內乃至更深的莽莽原始森林間。

  生長著上萬畝野生型、過渡型和栽培型的古茶樹群落,這些古茶樹群落完整地演繹了從神農嘗百草到人工馴化之間兩千多年的演變軌跡,這一區(qū)域被稱為困鹿山古茶樹群落,也是清朝時期普洱貢茶的重要產區(qū)。

  如今到困鹿山南麓,已不能見到人居茶林間,人茶共相依的自然圖景,為了更好地保護古茶樹,住在古茶園的村民們搬遷到了距離古茶園1公里的地方,住進了白墻青瓦的新房子。

  有一老茶人說,困鹿山茶似三國趙子龍,儒雅大氣,卓爾不群。我深以為然。

活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