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山、守茶,新時代-有我

  秋已至,山茶香在彌漫,一群文藝青年來到了易武茶山。

  來看山、看樹、看茶、看茶人,這個時代,一群美好的人因為一件美好的事在努力。

  福元昌一路同行,為茶鄉(xiāng)的茶業(yè)復興而助力。

  李樂駿(中),弘益大學堂校長,華茶青年會主席,云南省古樹普洱茶收藏研究會副會長,中華生活美學同修會創(chuàng)辦人,云南省茶葉流通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

  聶素娥(右),福元昌掌門人。

  周重林(右三),云南師宗人,錐子周文化機構(gòu)總編輯,自媒體《茶業(yè)復興》出品人,云南大學茶馬古道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云南大學中國當代文藝研究所副所長,早年從事華夏精神史和云南地方史研究,現(xiàn)專注茶馬古道文化研究,以及茶為主的嗜好品研究、傳統(tǒng)雅生活文化研究。

  這是一群真正的文藝青年,云南最有影響力的青年茶人,推動著云南茶葉的復興與茶生活美學的發(fā)展。這一次,他們來到易武,聯(lián)合茶山青年,成立守山聯(lián)盟,并啟動《易武尋茶記》茶書計劃。

  大山上,古樹茶,數(shù)百年至千年,隨四季輪轉(zhuǎn)生息不止。它們經(jīng)歷了數(shù)不清的守山人,守茶人。

  如今,一味一團體,新時代青年因茶聚集,攜手守山聯(lián)盟——守山,守茶,守市、守道。

  新時代,一切都需要新的。這群年輕人的到來,讓寂靜的易武大山熱鬧了起來;他們走進易武的“內(nèi)心”—貼近泥土,走進易武的歷史,為易武的茶文化打開新局面而奔赴著......

  拜訪老茶農(nóng),他們見證著一段段易武茶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他們代表著易武的茶,易武茶山。

  當大家都北上或南下穿梭于大廈,奔波于霓虹時,這群年輕人卻鐘愛深山,他們深信,最厚重,最純粹的東西就在這里,在等著,被敘述,被記錄,被認知,被推崇。

  茶山,茶樹,茶文化在一茬茬的茶葉中凝聚,傳遞,生生不息;勤懇、本分的“守山”、“守茶”的精神在茶農(nóng)中代代相傳。

  古茶樹,新思維,新守護,迎來新時代。

  新時代的年輕人

  如祖輩一樣,守山,守茶。

  茶文化,根植于土壤,依賴于自然、人文環(huán)境。

  新時代的事茶人更是遵從這樣的規(guī)律。

  而以才俊守市,守道——明辨茶市,不求以淡泊,但需事事有道——這將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局面,局面的“昌盛”和“延續(xù)”把握在他們手中。

  面對著年輕人身上諸多的“新”意,淡泊至臻的老人透露出新的期許。

  在云南易武曼妙的茶山里,我們行走,我們傾聽,我們創(chuàng)造......

  茶樹,是厚重的,于變化中保持著不變——終以茶水滋養(yǎng)人文。

  又是一季秋華時,山香早已舟馬越。

  易武,古茶樹,正在等待一場絢爛的秋事......

活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