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精品——普洱茶膏

  茶中精品——普洱茶膏!茶膏,是茶中精品、珍品,是制茶工藝的創(chuàng)新,它把飲茶提高到了一種更高的境界。茶膏產(chǎn)飲歷史悠久據(jù)記載,茶膏最早出現(xiàn)于唐代。唐代陸羽《茶經(jīng)》中記載有“畏流其膏”、“出膏者光”、“含膏者皺”。據(jù)此記載可以認為,陸羽在這里所記載的“膏”,還不是制作而成的茶膏,而是指在制作餅茶時,茶汁溢出后的“膏化”現(xiàn)象。唐代李肇《國史補》中記載的唐代貢茶中有“岳州邕湖含膏”。據(jù)此記載,唐代湖南岳州(今岳陽)已生產(chǎn)貢品邕湖含膏。唐代張舜民《畫墁錄》中記載:“貞元中常兗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耐之,謂研膏茶”。據(jù)此記載,唐貞元(785~805年)中期真正意義上的茶膏出現(xiàn)。五代十國時期(907~960年)陶谷所著《茗苑錄》中記載有貢品茶膏“玉蟬膏”和“縷金耐重兒”。茶膏開始有名稱,并出現(xiàn)了多個品種。
 
  據(jù)《十國春秋》記載,南唐文通二年(937年)“貢建州茶膏,制以異味,膠以金縷,名曰耐重兒,凡八枚”。據(jù)此記載,南唐文通二年(937年)福建建州生產(chǎn)的茶膏耐重兒已作為貢品入貢,但數(shù)量少,僅8枚,尤顯珍貴。“茶膏”名稱正式出現(xiàn)。北宋徽宗趙佶(1082~1135年)自己編著了《大觀茶論》,對茶膏油以餅面之事認為:“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膏稀者,其膚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斂以實。說明趙佶對珍膏油其面顯得更為重視,甚至把“膏”的質量優(yōu)劣作為鑒別茶葉質量優(yōu)劣的標準,認為膏稠者是珍品。至明代,因罷造龍團鳳餅貢茶而全部改為散形茶,茶膏亦隨之銷聲匿跡。到了清代,茶膏再次出現(xiàn)。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鍋熬制茶膏,并通過茶馬古道輸入西藏,而受到西藏統(tǒng)治階級上層人物的青睞,特別是活佛級以上僧侶和宗教領袖中更成為茶膏愛好者,同時又禁止民間人士飲用茶膏,因此很多大寺院自建制茶車間,自行熬制茶膏,專供活佛級以上的人飲用。后來茶膏以入貢形式進入清廷,成為皇室貴族的高級茶飲。至清雍正十年(1729年),普洱茶膏等正式成為貢品。
 
責編: ddm123456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