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訪談 | 盧鑄勳:一個亂世小子,一代熟茶教父!
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高端訪談 | 盧鑄勳:一個亂世小子,一代熟茶教父!

近期,筆者有幸見到了“香港熟茶教父”盧鑄勳的兩位傳承人盧文韜與盧武韜,兄弟二人身著灰黑色系的衣衫,古樸而穩(wěn)重。

“香港熟茶教父”盧鑄勳的兩位傳承人盧文韜(左二)盧武韜(左一)、佛山市茶葉流通協(xié)會會長周翊洪(左三)、【亞太茶業(yè)】全媒體總裁黃繼平(左四)

小小的茶室,三五人,沏一杯清茶,就一縷茗香,酣暢對談,窗外寒風凜冽,窗內茶香四溢。眾人端起茶杯,輕啜一口,聽二老講一講,那動蕩的年代,一個亂世小子到一代熟茶大師的傳奇故事。

一、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兜兜轉轉終見茶

茶席之上,一片片茶葉,在水中翩躚起舞,浮浮沉沉中,幻化著生命的沉重和輕盈。也許,茶之舞蹈就是一個人的舞蹈,好似人生的兜兜轉轉,亦如二老的父親盧鑄勳先生早年的生活。

盧鑄勳,1927年出生于廣東順德縣眾涌村,1945后開始學習制茶。

事實上,早在做茶前,盧鑄勳就因戰(zhàn)亂與天災,多地輾轉,從事過多種職業(yè)。在1937年到1945年,這八年的動蕩的時間里,其從“順德”到“澳門”、到“香港”、到“石歧”、到“九江”、到“梧州”、再到“順德”,從“紅窗門雜貨店”到“永興隆梅莊”、到“伍啟文菜檔”、到“中江學校”、到“雜貨鋪”、到“伙食店”、到“牛皮廠”、到“大口農場”、再到“英記茶莊”,兜兜轉轉間,雖說增長了不少見識,但始終沒能安定下來。

也許是因為時代動蕩,也許是因為所從事的職業(yè)沒有足夠吸引力,這“顛沛流離”的八年間,盧鑄勳也遭受了不少苦難,戰(zhàn)亂、天災、饑荒……其中讓筆者感觸最深的便是其自傳(《亂世小子回憶錄》)中所記述的饑荒。

1941年大年初一,逢天災“下大雪”,魚塘的魚全部死亡,農田欠收,因而農村破產鬧饑荒。此外,當時物價飛漲,四百元大洋只能購得一斤白米,而三百斤蓮藕也只換得兩小杯米,大約能煲兩碗粥,不得已,盧鑄勳前往梧州逃饑荒,他步行至九江,后又偷渡九江,夜宿山神廟,一路走來,腰膝酸痛,腳上也起了不少泡,但他沒有放棄,四天后,終達梧州。

1945年,盧鑄勳在其兄盧炳乾的帶領下,再次來到遠離戰(zhàn)亂的澳門,在英記茶莊做雜工送貨,之后開始學茶,師從呂奀芬,踏上做茶之路。

二、逐步解放的年代,幾經困苦終有成

從1945年開始,盧鑄勳做茶一做就是六十余年。正是早年的那些苦難,造就了盧鑄勳不服輸?shù)男愿瘢灾劣诤髞?,他克服了做茶路上所有的困難,終成熟茶教父。

1946年6月,盧鑄勳調升上三樓工廠學習篩焙、蒸制各類舊茶,其中以孫義順笠仔六安茶最多。當時在澳門所制的孫義順六安茶,使用的竹葉、笠仔及招紙,全由佛山運到澳門英記茶莊加工,因而工作很忙,盧鑄勳每天都是早上5點起床,工作至晚上11點半或12點才開始收工,有一次還因過度勞累,由中午暈倒至半夜三點才清醒,如此高強度的工作,盧鑄勳一做便是七年,七年后工作才逐漸緩和下來。七年間,盧鑄勳的工作越來越受到認可,其工資也翻了幾番,已由當年的每月5元漲到了如今的每月40元。

1.青茶發(fā)酵問題多

據(jù)盧鑄勳回憶,當時紅茶很好賣,湖南的功夫紅茶每司擔200多塊,祁門紅茶售價每司擔到350到370元,上級的青茶可以賣到110—120元/司擔,下級的青茶可以買到70-75元/司擔。

因為考慮到紅茶的銷量不錯,價格賣得起來,盧鑄勲想,要是把青茶發(fā)酵轉化成紅茶,豈不是財源滾滾?于是,已經掌握茶葉加工技術的盧鑄勲,便在一個深夜偷偷開始了自己的偉大創(chuàng)造。

他用十斤青茶加兩斤水,用麻袋覆蓋使其發(fā)熱到75度,經數(shù)次反堆轉紅,再用30度(和暖)火力焙干,出來的茶葉泡了之后,發(fā)現(xiàn)湯色葉底與紅茶一樣,只是可惜沒有紅茶的清香風味。那味道出不來怎么辦?盧鑄勲便把自己兩個月的薪金(80元)拿出來,到香港各處去購買食用香精,回到茶坊繼續(xù)試驗。遺憾的是,各種香精都試過,卻始終無法調制出紅茶的風味。究竟是哪一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于是,他決定再次試驗,他開始改變制作工藝,將十斤青茶加水發(fā)酵轉紅至七八成干,放入貨倉焗六十天后取出,這次,這批發(fā)酵茶泡出來的湯色比蒸制的舊茶更為深褐色,茶味也更淡,盧鑄勲在青茶發(fā)酵上有所獲,暗自喜悅,秘而不宣。

2.制茶技術需鉆研

1949年,新中國成立,私商逐漸被取締,為謀求發(fā)展,一些商人紛紛轉戰(zhàn)海外。1950年,鴻華(轉銷南洋最多,茶品主要有英記供貨的茶商)來信說,南洋茶餅吃緊,像宋聘號、敬昌號、同慶號等價格飛漲,卻又無貨可供,并詢問英記是否有技術生產。當時,誰也不懂此項工藝,但盧鑄勲還是憑著一股不服輸?shù)捻g勁,一個月后,研制成功,每個月可以生產茶餅30到50件。

此外,1956年,唯一洋行的鄧堃要做一批姑娘緊茶,雖說之前也沒做過此類茶,但他回家研制了一周,便交出了樣品??催^樣品后,鄧堃就下了1000支的訂單,這批原本要2個月時間做的茶,最后40天就做成了,之后,他把此款茶命名為“寶藍牌”。

據(jù)其兒子盧文韜、盧武韜講述,盧鑄勳當時做茶嚴格,對手工要求很高,就像姑娘茶,一般年輕人都做不來,也達不到他的水平。他們說:“雖然現(xiàn)在父親老了,但十年前,他用一塊布包起茶葉,稱好重量(357g),蒸好后,扎住布袋口,扯緊,然后拿兩個不銹鋼盤(當餅模),就可以壓好一餅茶,而且茶餅的樣子很好看。之前我們自己也試過,都沒成功,布一拆開茶餅就松掉了,這個要多年累積經驗,才能做好。”

3.百花齊放創(chuàng)業(yè)難

1954年,盧鑄勳定居香港,其后在長州創(chuàng)立福華號,自建品牌“福華號宋聘嘜”。當時,青茶百花齊放,各國以及中國各大茶區(qū)產品都相繼進入香港,品類豐富。由于當時香港的茶業(yè)出口旺盛,盧鑄勲便決定在新公司恢復1946年所使用的發(fā)酵方法,用印尼毛峰青茶先發(fā)酵后制成茶餅,開始外銷,第一次就賺了不少錢。

但好景不長,1956年,做鄧堃的那批姑娘茶時,他就遇到了不少困難。當時,雖說生意有了,技術也研發(fā)出來了,卻沒錢買原料。后經朋友介紹,認識了聯(lián)隆行陳天富,問及風險如何,失敗如何善后,盧鑄勳當下立即保證不會全虧,至多有三成風險, 陳天富便答應投資,盧鑄勳只賺取工錢,并全權負責進料、人力與生產。資金有了,但青茶難買。當時,制作姑娘茶的原料(越南會安青,廣東粵毛青,四川川毛青)卻被永生祥、元亨、萬春、協(xié)豐和鴻華完全控制,最初與鴻華茶行李錦鴻磋商時,他刻意提高貨價,盧鑄勳考慮到若五家聯(lián)合提價,則有虧本風險,其后便逐一與泰興祥吳南針、永生祥何東海磋商,幾經波折后終于找到錢和茶青。

1957年南洋不景氣,香港也受到影響,當時給盧鑄勲投資的幾個人也從福華號撤回股份,盧鑄勲只有用自己的工資頂住,才沒有變賣生產茶葉的工具。1959年,唯一洋行再次給了盧鑄勲一份1500支的緊茶訂單,勉強又熬過一段時間。1960年,西藏封鎖,不與外商貿易,一些茶廠也開始停業(yè),當時盧鑄勲只得幫別人加工發(fā)酵茶與六堡茶換取微薄工資。也就是在這一年,盧鑄勲選用會安青茶,經過60天的時間,制作出一批新的發(fā)酵茶,湯色深褐明凈,口感佳,因第一次有普洱發(fā)酵舊茶在市場上出售,這批茶賣了個好價錢。

三、新法速效催陳韻,和盤托出傳四方

50年代后期開始直到70年代初,盧鑄勳使用了大量的云南茶青發(fā)酵普洱生茶,其制作出的茶餅,因較佳的口感和湯色,在香港茶葉市場上,具有相當優(yōu)秀(吸金)的表現(xiàn)。

如此炙手可熱的制茶秘方,本應不外傳,但盧鑄勳不這么想,為了惠及更多人,他毫不吝嗇的將制茶秘方和盤托出,并輾轉多地指導熟茶發(fā)酵技術。

1.制茶秘方齊托出

后來,香港茶人曾鑒向盧鑄勲請教發(fā)酵的秘方,他也不保守,一五一十,將制茶秘方和盤托出。后來香港祥發(fā)咸蛋莊老板張旺燊得知此事,便笑盧鑄勲是傻子,輕易把技術告知他人,還揚言,未來10年香港茶業(yè)的局面會因為此技術而改變。果不其然,后來曾鑒的弟弟曾啟到廣州加入中茶分公司做茶業(yè)發(fā)酵師傅,從此開始了在廣州中茶分公司的普洱茶發(fā)酵之路,他將云南茶青與廣東當?shù)氐牟枨嗥磁?,制成廣東普洱茶,在粵港澳以及東南亞各地銷售。也因此,之后的10多年內,居然沒有茶青運往香港。

2.遠赴泰國傳技術

在此期間,得不到云南茶青的盧鑄勳,只好另辟它途。后來,盧鑄勲在南天貿易公司(香港著名的茶業(yè)公司,很長一段時間里,壟斷大陸到香港所有茶業(yè)貿易,與當時的香港港九茶商自由貿易思想有矛盾沖突)周琮的引薦下,結識了清邁茗茶廠的楊大甲,開始向當?shù)夭鑿S傳授普洱茶的發(fā)酵技術。自此,泰國也開始了普洱茶的發(fā)酵,直到今天,泰國依舊在盧鑄勲教授的技術下生產普洱茶。

3.技術輾轉傳四方

1976年,周琮邀請盧鑄勲前往云南,他沒有去,而是將發(fā)酵普洱茶的方法告知周琮,讓其帶去云南勐海。之后,普洱茶發(fā)酵技術在云南傳開,云南也開始普洱茶的發(fā)酵之路。

1980年,盧鑄勳前往長沙益陽茶廠指導制作發(fā)酵茶。

1992年,前往越南胡志明市竹橋國營外貿企業(yè)公司指導制作發(fā)酵普洱茶。

1996年,轉讓制作同慶號技術給越南胡志明市竹橋國營企業(yè)公司林思光。

2000年,盧鑄勳宣布退出江湖。

香港熟茶教父盧鑄勳(攝于2017年末)

縱觀盧鑄勳這六十余年的茶葉生涯,他始終都是在為世人尋找合適的茶而奔走。一個生長在亂世的小子,憑借自己樂觀、豁達、開放、不服輸?shù)男愿瘢诓杞珀J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熟茶發(fā)酵技術和盤托出傳四方,他,終成一代熟茶教父。也許香港茶界著名茶文化研究者王汗堅先生所著的《盧鑄勳》一詩,就是對其做茶生涯的最好描述:

藏缺緊茶四張羅,盧鑄靈巧占商機。

新法速效催陳韻,熟餅溯本是長州。

義助南天成大業(yè),印支佳茗集香江。

年過古稀雄心在,記述曾經享后人。

文/喃喃語(本文參閱了盧鑄勳先生自傳《亂世小子回憶錄》,及《香港熟茶第一人——盧鑄勳》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