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謂是誰?熟悉宋代歷史的人都知道,他是北宋初年的一位著名宰相。古人為官,能得“相位”,可謂“位極人臣”,已經達到做官的最高境界,丁謂高踞大宋相位七年,可稱為人中龍鳳,令人艷羨了。可是,丁謂的人生,卻遠算不上完美,那是因為但凡做到宰相這類高官的人,都要面對后世史家的審判,是忠還是奸?得有個蓋棺論定,載入史冊,傳之子孫,忠則流芳千古,奸則遺臭萬年。很不幸,丁謂先生被史家判入了奸臣,并且是號稱北宋“五鬼”的著名奸臣之列,寫入了宋史中的《佞臣傳》。所以,丁謂的宰相之位也就大為褪色,因為他的“相”字前面,被后人加了個“奸佞”兩字,成了所謂的“奸相”。
可是,“長于知禮儀,陋于知人心”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陋習,對歷史人物簡單的道德評判,往往掩蓋了無數的真相和真正有價值的歷史信息。比如丁謂這個人,歷史給他蓋棺定論為“奸佞”,但若仔細考察他的一生,就會發(fā)現(xiàn)他所謂的“奸”,不過是討好皇帝和整了幾個政敵,但所做的事,無論對于當時還是后世,卻沒有幾件是壞事,反而許多都是好事。比如,對中國茶史,尤其是宋代茶史,這位所謂的“奸相”,卻居功至偉!
因為正是這位“奸相”,成為了宋代茶學的先驅。
他怎么成了宋代茶學的先驅呢?這得從宋代茶學的關鍵詞說起。
茶話宋朝,離不開一個關鍵詞:建茶。原因很簡單:兩宋年間,天下第一名茶,就是建茶,而建茶之最,又推北苑貢茶。
建茶就是建溪茶,因產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建溪歷史上所屬福建建州,其轄區(qū)以建茶、建盞、建本、建版、建木聞名于世。建茶以宋代福建建州建安縣(今福建建甌縣)的建溪流域北苑鳳凰山一帶為主體的產茶區(qū),其代表的北苑龍團貢茶聞名于世,從南唐五代時期成為貢茶,直至明代洪武年間才被朱元璋下詔罷貢,在中國茶葉御貢史上獨領風騷458年,是中國貢茶史上歷史最為悠久,最為著名的貢茶。
建茶雖從南唐五代時期就成為貢茶,但天下貢茶很多,到北宋初年,正如丁謂《北苑焙新茶》詩序中所言“天下產茶者將七十郡半”,大多數產茶之地都有茶入貢,所以,一地之茶,成為貢茶并不意味著成為名茶。實際上,一種貢茶,距離名茶,尤其是成為天下第一名茶還很遙遠。而建安茶卻在成為貢茶短短數十年之后便脫穎而出,一舉凌駕于其它茶類之上,成為宋代天下第一名茶,這除了建安茶“天生麗質難自棄”的先天優(yōu)勢之外,在其崛起之初,還得感謝兩位著名茶人——宋代茶史上號稱“前丁后蔡”的丁謂和蔡襄。那位“一縷茶香中銷魂”的著名書法家蔡襄先生前面一篇文章中介紹過了,現(xiàn)在,我們來說說丁謂先生。
丁謂(966-1037),字謂之,后更字公言,兩浙路蘇州府長洲縣(今蘇州)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九年
(1012--1016)任參知政事(副相),天禧三年至乾興元年(1019-1022)再任參知政事、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前面的簡介只是列出了丁謂做過的那些高官職位,主要就是兩次做過宰相的履歷。從這份簡歷中,看不出多少丁謂的過人之處。可是翻翻《宋史·丁謂傳》,他就令人吃驚了!寫史的人,雖把他當做一名“奸相”來寫,可也掩蓋不了這么一個事實:丁謂是位天才,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
但凡天才,都有常人所不及的幾刷子。好,就讓我們看看丁謂先生都有幾刷子?
古代的天才,文才是第一位的,沒有這刷子絕對不行,一棍子就被打死了,還怎么可能做到宰相?丁謂這刷子很強。讀書,“書過目輒不忘”,幾千字的文章,他讀一遍便能背誦;寫文作詩,更不在話下,北宋初年的著名文豪王禹偁到丁謂家鄉(xiāng)做縣令的時候,小小年紀的丁謂以文章拜見,令王無比吃驚,認為“自唐韓愈、柳宗元之后,二百年始有此作”。后來,王禹偁還稱贊他是“今之巨儒”,詩似杜甫。昆山名儒龔穎,平時很自負,極少稱贊別人,但對丁謂的文章卻給予很高評價,同樣認為他可與韓愈、柳宗元匹敵。
光是文才這把刷子還不夠,天下文章好的腐儒多的是,光是文章好而一無所成的人多得很,天才還得多有幾刷子。丁謂先生的刷子多得很!精通天象占卜是丁謂的另一把刷子,夠厲害!精通書畫棋琴、詩詞音律又是幾把刷子,夠厲害!這些刷子夠正派,可丁謂先生連不正派的刷子也有——蹴鞠,就是宋代的足球,夠厲害!
可丁謂先生最厲害的刷子不是這些,而是他無比縝密的心思和天才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下面這個中國建筑史上的著名案例,能夠說明他這把刷子有多厲害。
丁謂凡事動腦筋,辦事有謀略,巧造玉清昭應宮便是一例。大中祥符初年,汴京失火,殃及皇宮,玉清昭應宮被毀,祥符二年,(1009年)四月,丁謂負責重修玉清昭應宮。說是重修,其實是擴建,工程規(guī)模宏大,規(guī)制宏麗,建筑分為2610區(qū),共計有3600余楹。工程除了錢款之外,還有3個難題:一是蓋皇宮要很多泥土,可是京城中空地很少,取土要到郊外去挖,路很遠,得花很多的勞力;二是修建皇宮還需要大批建筑材料,都需要從外地運來,而汴河在郊外,離皇宮很遠,從碼頭運到皇宮還得找很多人搬運;三是被毀宮室殿宇原有大量殘磚破瓦等建筑垃圾需要清運出城,同樣很費事。經過周密思考,丁謂制訂出科學施工方案:首先封了一條大街,從施工現(xiàn)場向外開挖,直到把整條大街挖成了深溝,挖出的泥土部分用來做施工土料,部分用來作為燒磚瓦的土料,解決了土料問題。第二步,從城外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溝中,利用木排及船只運送木石等建筑材料,解決了運輸問題。第三步,等到材料運輸任務完成之后,再把溝中的水排掉,把工地上建筑垃圾回填溝內,重新變?yōu)槠降?,順便擴寬休整成街道。丁謂此舉可謂“一舉三得”,不僅節(jié)約了時間和經費,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使城內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太大的影響。工程原先估計用15年時間建成,而丁謂征集動用數萬工匠,嚴令日夜不得停歇,結果只用了7年時間便得以建成,深得皇帝和眾人贊賞。而“丁謂造宮”也成為中國建筑史上系統(tǒng)工程理論成功實施的一個典型實例!
這些事情,足以說明丁謂不是一個只會說不會練的腐儒,而是一位真有幾刷子的干練官員。而他的天才,當用在茶上的時候,就讓他成了宋代茶學的先驅。
未完待續(xù)
原文刊載《普洱》雜志2015年3月刊
作者丨雷杰龍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