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以及經濟發(fā)展狀況,決定了廣東人愛喝茶的特點。廣東人憑實力喝出全國茶葉消費量第一,流通量第一,收藏量第一,還喝出三大特色茶文化體系,分別是以飲食為核心的廣府早茶文化、以精細見長的潮州工夫茶文化,以及以擂茶為代表的客家煮茶文化。
茶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包含和體現(xiàn)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廣東,茶已超越了單純“茶”的范疇,成為了傳播地方性文化內涵的符號與象征。
廣府早茶
早茶出現(xiàn)在咸豐、同治年間。當時有的館子叫“二厘館”,門口寫著“茶話”二字,里頭只有幾把木桌木椅,而這便是茶樓最初的模樣。有些茶店也供應糕點,廣式早茶的“一盅兩件”(一盅茶水,兩件點心)便是起源于此。
“喝茶”,在粵語里稱作“飲茶”。廣東人飲茶,大都早、中、晚各一次,但早茶最為講究、飲早茶的風氣也最盛。在廣東,街坊鄰里早上見面打招呼,通常會問一句“飲佐茶未?”互相道別之際,說一句“得閑飲茶”,看似客套,卻蘊含著地道的煙火味和人情味。
通常在早上六七點,廣東各地的茶樓已經熱鬧起來。在這里,你可以和“搭臺”的陌生人交談,可以一盅兩件自斟自飲,也可以和一家老小閑話家常。盡管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早茶一直在變:點心越來越精細、富有創(chuàng)意,飲茶地點從老城區(qū)的老字號茶樓,到珠江游輪、高樓大廈的空中餐廳,飲茶時間從趕早,到睡到自然醒,直接把早茶吃成了午餐……
然而,不變的是廣東人對“得閑飲茶”的執(zhí)著。無論男女老幼,人們總能在茶樓里,品茶嘗點,潤喉充饑,偷得浮生半日閑。2022年,廣府飲茶被列入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潮州工夫茶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據(jù)考,潮州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傳承和發(fā)展了唐代以來的茶藝文化,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集茶藝與民俗于一體,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征。
潮州人有多愛喝茶?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在潮州,哪怕你是去人家屋里吵架,別人都會先泡個茶給你喝。
“工夫”二字,潮汕話中即為“周到、講究、精致”之意。潮州人泡茶,講究的其中一點就是“小”:標配的三只茶杯,每一只只能有半顆乒乓球般大??;要是用特別小的水平茶壺,一泡茶只能斟至三只茶杯各七分滿的標準;每煮一次水,砂銚上的水只能夠泡一泡茶……在細微工夫之中,處處體現(xiàn)著潮州人的執(zhí)著與講究。潮人也將單叢茶特質與沖泡技藝結合,形成特有的潮州工夫茶“二十一道沖泡技法”。
“壺小乾坤大,茶薄人情厚?!比缃?,工夫茶不僅屬于潮州,也屬于全國,更屬于世界。2008年,潮州工夫茶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堪稱中國茶道的“活化石”。2022年底,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成功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潮州工夫茶藝是廣東省唯一參與申報的項目。
客家擂茶
在廣東,擂茶流行于梅州、揭西、普寧等客屬地區(qū)。從地理條件來說,客家人所居住的地帶多的是丘陵老林。在條件艱苦、戰(zhàn)亂頻仍的古代,勤勞勇敢的客家人用自己的生存智慧創(chuàng)造了各種極具地方特色的風味美食,擂茶就是其中一種。據(jù)史料記載,擂茶源自北宋,至今已有千年歷史。
擂茶的制作并不復雜,但配料數(shù)量較多。以揭西擂茶為例,其主料是大米或爆米花。先把花生、芝麻、茶葉、金不換或者苦辣芯,放在擂缽里,用擂茶棍擂成糊糊,沖上開水,然后在砂鍋里炒些蘿卜干、甘藍菜、大蔥、青蔥、黃豆、樹菜等等?;蛘咴倥湫┦萑饨z、蝦仁米、魷魚等,最后混合炊熟的白米飯(或者爆米花),一碗香甜可口、營養(yǎng)豐富的擂茶就做成了。到了每年正月初七,家家戶戶都吃擂茶,因是初七用七種菜,故稱“七樣菜茶”,也有用十五種菜的,則稱“十五種菜茶”。
客家地區(qū)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無(擂)茶不成客。”亦藥亦膳、亦茶亦飲,一碗擂茶滋養(yǎng)著當?shù)厝说难?,不僅填充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客家人用以待客的最高禮節(jié)??腿藖碓L,主人家必定要煮擂菜招待。姑娘出嫁之前,凡是接受喜糖的鄰居,也要煮一缽香擂茶請新娘吃,以表示祝賀,另外,家中病人新愈,也要煮些擂茶邀請曾經照顧過病人的友鄰吃,以表示感謝。
【來源】南方農村報南方+,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