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十年的普洱茶市場有一大特點,就是一到年末總有那么幾個品牌或是幾款茶因為炒作過渡暴雷了。除了少數(shù)賺到錢悶聲發(fā)大財?shù)娜艘酝?,整個市場充滿了對炒茶的控訴之聲,與此同時就是關(guān)于“茶喝不炒”的討論與反思。
相信不少人對此類情形已經(jīng)感到麻木了,但這里我想就以“茶喝不炒”為起點,探尋“茶炒不喝”的內(nèi)核。
幾乎每一款茶面世之后,廠家都會說這樣的一款茶就是面向茶客,定位品飲。這樣的宣傳標(biāo)語顯然也符合“茶喝不炒”的初衷,但為什么到了市場中就變了味。
我認(rèn)為就四個字“急功近利”。沒有人知道炒茶這套體系是如何形成的,你可以說它是普洱茶收藏過程中必不可免的彎路,也可以看成市場高速發(fā)展過程中的副產(chǎn)品。市場中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熱衷與炒茶,就是最開始那一批炒茶的人通過炒茶賺到了錢,而且賺的是大錢。雖說賺錢的行為有些令人詬病,但在市場中有錢就是大爺,錢多就有話語權(quán)。
就拿發(fā)展市場來說,誰不想一炮而紅,誰不想一上來就成為市場中最亮眼的崽。一個品牌若按照傳統(tǒng)方式運營,除非運氣好到極致,天時地利人和同時滿足,才有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起飛。否則十年都未必能熬出頭。但炒茶就不一樣了,只要會運作,能折騰,哪怕是90后剛?cè)胄袥]多久的小年輕,照樣能支起一個攤子,照樣能拉著一群人把茶葉炒來炒去。一年的時間,豪車豪宅都有了。試問有幾人能經(jīng)受住這樣的誘惑,老人們還會遵循一下傳統(tǒng),新人哪有這方面的情懷。
炒茶縱有千般好,既一點不好。那就是只要炒,就一定有崩的那一天。原因無它,因為炒茶的人當(dāng)中就沒有幾個會喝自己炒作的茶葉,都想著茶葉升值后找接盤俠。人人都在找接盤俠的時代,人人都是接盤俠。區(qū)別在于只有少數(shù)人能夠全身而退。
茶炒崩了,總要想辦法挽回損失,總要去痛定思痛。一句“茶喝不炒”就是最精辟的總結(jié)。然而在利益面前,這四個字所起到的作用更像是止痛片。能緩解一時之痛苦,但卻治不了市場的頑疾,為之奈何??!
文: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