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呷茶,如入無人之境


01

2017秘境 純料古樹生普大餅?

蘭香蜜韻 剛?cè)嵯酀?/span>?少量分享


阿罕哥手中引以為榮的生普并不是冰島、老班章這些名聲在外的古樹茶,而是“我的秘境茶”。


幾年前尋到十幾株古樹,阿罕哥一見傾心,包下了所有頭春茶,成茶果然很棒,女兒給這茶起了個名字“雙面驕娃”,阿罕哥覺得不倫不類,說:“就叫秘境好了,簡單?!迸畠翰恍迹骸疤嗖杞忻鼐沉?,爛大街?!卑⒑备缯f:“別人的秘境是別人的,這是我的秘境?!?/span>


若有人問秘境的出處,阿罕哥只答:臨滄茶區(qū)的。臨滄大了去了,冰島、昔歸、忙肺都屬臨滄。再往下,阿罕哥則笑而不語。


每個茶人心中最珍貴的就是自己的“秘境”吧。



“秘境”好喝,性價比超過那些赫赫有名的山頭,應(yīng)該是臨滄南部的勐庫大葉種。水細(xì)滑,稠厚似油;口感層次分明,開湯蘭香薰然,略帶野韻,之后蜜香跟進,再漸漸露出鮮爽冰糖韻,持久不衰。難怪阿罕哥的女兒要叫它“雙面驕娃”,前后的調(diào)性如男兒氣壯與女子纖柔,有張有弛。喝了二十余泡,仍不舍絲絲甘甜。


再經(jīng)歲月沉淀,苦澀與醇和將此消彼漲。



02

溫文如老友 2011年大毫貢眉?

口糧老白茶


這茶在北京庫房自存了兩年,進入第八年,開箱試試轉(zhuǎn)變?nèi)绾?。近來陰雨連綿,入了春,還是寒意料峭。溫和的老白茶,或泡或煮,都感到正是春茶尚未開采,不知喝什么的時候,恰到好處的慰藉。況且,價格實在,作為口糧儲備正好。出一半,另外一半繼續(xù)存兩年以觀變化。



茶師小鄭前些年收下福鼎點頭附近朋友做的貢眉,用福鼎大毫,海拔不算高,比壽眉細(xì)嫩些,盡管葉片破碎,大小不一,帶白毫的芽也不少。天資出眾的老白茶,八年時間足夠轉(zhuǎn)化出濃醇的香氣,比如德哥那道“海洛因”,煙草香十足。這道貢眉沒有這種強勁感,它就是出身平常好人家,樸實、隨和,用惠明做的段泥福祿葫蘆壺泡,白茶最重要的“干凈”二字當(dāng)之無愧,沒有雜味和讓人不舒服的倉儲味,米漿香撲面而來。茶湯表面游移漂浮如油似氣的“茶氳”,在老茶中常見,一種解釋是脂溶性物質(zhì)隨時間轉(zhuǎn)化,聚集于表面,阻檔水蒸氣逸出而形成。頭道茶湯,兩顎略有輕微收緊感,美中不足,繼續(xù)陳放應(yīng)該會更松弛。換涼水入壺煮,水沸后開蓋,米香有點迸發(fā)出來的驚喜。而用電陶爐的余溫繼續(xù)悶泡十來分鐘,茶湯轉(zhuǎn)向金紅,沖泡時覺得不夠“厚”的甘醇感一下子呈現(xiàn)出來。關(guān)于煮茶,茶家中也有不贊成的,但這道茶,煮喝確實更能激發(fā)潛質(zhì)和骨感。



年紀(jì)漸長之后,平日想不出喝什么時,隨手拿起的,更多會是平和的黑茶、熟茶、老白茶,感覺是隨時可以相伴的老友。這道茶,就是這樣的角色。



03

?三坑兩澗之2016悟源澗肉桂?

?正巖臻選?傳統(tǒng)典范


巖茶的核心產(chǎn)區(qū)三坑兩澗,牛欄坑、慧苑坑無疑聲名最盛。流香澗、悟源澗,山坑狹長,氣息優(yōu)美,但遇到心儀之選的機會卻一直不多。這道茶是阿黃選的,他說找了好幾年才遇到。要說“驚艷感”,這道茶不一定那么奪眼球。但勝在足可擔(dān)當(dāng)“傳統(tǒng)代表作”。做青、焙火都完全依照傳統(tǒng)工藝,火工重而透,干茶上一層“寶霜(咖啡堿的升華)”。2016年精制好時,火工的口感會很重,經(jīng)過三年,還是重,但已經(jīng)轉(zhuǎn)向醇厚。



如果曾經(jīng)徒步悟源澗,會記得這里時而幽深時而敞闊,穿過若干著名山場,黑色的巖石邊生長著樣貌堅定的茶樹,間雜野花雜樹,自然而素樸,與流香澗的曲徑通幽各有氣象。



這道肉桂的氣息,充分展現(xiàn)了山場的個性,同樣自然素樸。肉桂味辛而強健的品種香在頭幾泡中直接打開,且不“飄”,融入水中,茶氣內(nèi)斂厚實。烏龍茶轉(zhuǎn)化中的微酸感如果重手泡也會體現(xiàn)。


悟源澗山場扎實的巖韻則始終伴隨,成為茶自滋味中的“骨頭”。盡管只是樹齡20多年的中叢,但三四泡后,木質(zhì)感的“樅味”竟然漸漸透出,恐怕還是山場的力量。



04

滿380元贈品?

今年最早的烏龍 尖山爛石單叢?

15g裝 限60份


2月28日,晴一天,平和的陳火柄伯伯趕緊上尖山頂采嫩芽鮮葉,一共做出兩斤,是今年我們遇到最早的烏龍。量太少,后面的天氣能否再做不確定。70多歲的老茶人,還在興致勃勃嘗試小眾實驗性的茶,當(dāng)然應(yīng)該支持。買下并不打算銷售,15克一包,分贈今晚單筆訂單滿380元的小伙伴們。3-5克即可一泡,可泡3-5泡。請務(wù)必一起拍下贈品鏈接才有效,60份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陳伯是平和白芽奇蘭德品種定名人之一,這幾年每年茶季回老家彭溪,背著雙肩包,到處登山,尋找野放茶、有特點的茶樹,只做少量“興趣所然”的茶了。他家對面的尖山,是我去平和時沒能上去的,可騎摩托,但道路陡峭,碎石遍布,聽說角度可達七八十度,天氣不好,騎手也不敢?guī)松先?。這幾年陳伯都會采靠近山頂?shù)囊吧掀贩N烏龍,做些我很喜歡,真正代表古早味的“尖山野生老樹烏龍”。而在尖山頂?shù)臓€石間,去年開始有茶農(nóng)引種了不知什么單叢品種(沒錯,就是鳳凰單叢),2月底就萌發(fā)出嫩綠新芽。



陳伯和茶農(nóng)商量,天氣好就來采,無論如何要試試海拔1000米爛石之中生長起來的單叢,香氣滋味如何。從他手機拍的照片可以看到環(huán)境,的確土壤瘠薄,亂石陡碎,又是一年新樅,采摘不容易,薄薄攤青,只得七個水篩。



既然量不多,且嫩度高需要細(xì)做,陳伯索性費勁些,完全按傳統(tǒng)烏龍茶的方式,手工搖青,手工包揉成條形。成品香氣清高妖嬈,石頭韻干凈細(xì)膩,尾巴上一絲微苦,又像白芽奇蘭的風(fēng)格,這就是移植到不同風(fēng)土的新個性吧。傳統(tǒng)烏龍中也有嫩采細(xì)做的一路,葉底正是典型的綠葉紅鑲邊,柔軟如棉。只是樹齡尚小,另外量過少,就沒有炭焙,滋味的厚度上藥略欠于老樹。如果還有機會再做些,會文火炭焙。

?


陳伯建議投茶3-5克足矣,略為浸泡出水,品嘗高山爛石清奇之香。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