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中國歷史上擁有最輝煌地位的朝代

  如果說茶在中國歷史上擁有最輝煌地位的朝代,當宋代莫屬。

  宋代,上至皇室貴族,下至販夫走卒,都以飲茶為生活時尚。茶真正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與社會生活產生了諸多關聯,形成一些習俗,例如客來敬茶、將茶用在成親步驟,形成茶肆這樣的服務型消費場所。

  所以茶在宋代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傳播與推廣。

  其中又以“點茶”為宋人的最日常,最風趣。

  點茶

 ?。枋飞献蠲赖淖涛叮?/strong>

  “點茶”并非宋人初創(chuàng),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一部《茶經》將茶帶入唐代的名流風范,形成一種喝茶的秩序。但那時點茶并非主流,唐人更喜歡“煎茶”。

  直接在一大口鍋里煮,把茶葉焙干,碾碎,篩成粉末,撒到鍋里,咕嘟嘟燒開。這鍋茶湯很香,但也很苦,簡直像藥湯。為了減少苦味,或者說為了壓制苦味,唐朝人會往茶湯里放鹽、放姜、放花椒、放胡椒、放核桃仁,結果又把藥湯變成了菜湯。再舀出,分到各個碗里。

  宋人并不青睞唐朝這種“藥湯-菜湯”的做法,他們更喜歡滋味純正的點茶。

  把茶葉蒸熟,漂洗,壓榨,揉勻,放進模具,壓成茶磚,再焙干,搗碎,碾磨成粉,篩出細末。

  撮一把茶粉,放入碗底,加水攪勻,注水壺是宋人獨有的“湯瓶壺”,水流極細,加水時猶如蜻蜓點水,故稱點茶。

  用一種類似小掃把的“茶筅”擊打茶湯,使茶湯打出厚沫,顏色逐漸從翠綠、奶綠到奶白,直到泛起滿碗雪花。

  這不僅考驗點茶技巧,更考驗茶人的用心。用心把事情做到極致,才能從中品出真味。

  斗茶

 ?。稳说娜粘Hな拢?/strong>

  斗茶或稱“茗戰(zhàn)”,顧名思義就是比賽評定茶葉質量優(yōu)劣、沏茶技藝高下的一種方法。宋徽宗趙佶撰《大觀茶論》,蔡襄撰《茶錄》,黃儒撰《品茶要錄》均有記載。

  一比茶湯表面的色澤與均勻程度,湯花越白越厚越好。

  二比湯花與盞內壁相接處出現水痕的快慢,湯花緊貼盞壁不散退叫“咬盞”,湯花散退后在盞壁留下水痕叫“云腳散”,為了延長“咬盞”時問,茶人必須掌握高超的點茶技巧,使茶與水交融似乳。誰先現水痕便輸了“一水”。

  比賽規(guī)則一般是三局二勝。比賽以第二條更為重要。

  文人斗茶是雅趣。許多文人會定期舉行“茶會”,邀三五好友,于庭園之內,旁臨曲池,石腳顯露。欄楯圍護,垂柳修竹,樹影婆娑。樹下設一大案,杯盞陳設,品茗斗茶。

  宋徽宗的《文會圖軸》|描繪文人學士在庭院中舉行茶雅集的情景。

  他們斗茶往往是“斗趣”,要各自獻出所藏名茶,在施展各種精細技法和工序之后,將泡好的茶盛在小酒杯一樣大小的茶盅內,經過集體品評:茶葉的色相、芳香度、茶湯的香醇度、茶具的優(yōu)劣、煮水火候的緩急等等方面,評出俱為上乘者為勝。

  市井斗茶是眾樂。在民間,斗茶是不需舉行“茶會”的,幾個茶人碰到一起,不管是喧鬧的街市,還是在自家門前,興致起,便可就地“斗茶”。

  劉松年的《茗園賭市圖》|宋代街頭民間斗茶的情景。

  畫中茶販有注水點茶的,有提壺的,有舉茶杯品茶的。右前邊有一挑茶擔賣茶小販,停肩觀看,還有一婦人一手拎壺另一手攜小孩,邊走邊看斗茶。此畫中有男人、女人,老人、壯年、兒童,人人有特色表情,眼光集于茶販們的“斗茶”,個個形象生動逼真,把宋代街頭民間斗茶的情景淋漓盡致地描繪在世人面前。

  斗茶是宋人的閑暇之余的快樂事,也因這種熱愛,將當時的茶文化推向極致,客觀上促進了文化事業(yè)深度化與雅致化。

  茶百戲

  |淡雅的文人氣息|

  如果說“斗茶”有濃厚的功利色彩的話,那么“分茶”就有一種淡雅的文人氣息。

  “分茶”亦稱“茶百戲”“湯戲”。頗像現在看到的用咖啡和牛奶做成的“拉花”,但茶百戲的難度更高。

  只能利用茶碗中的水脈,創(chuàng)造許多善于變化的書畫:山水云霧,狀花鳥魚蟲。一幅幅水墨圖畫,從這些碗中圖案里出現,觀賞者和創(chuàng)作者能得到許多美的享受。

  宋代以后,文人們幽雅的茶雅集留下經典的畫面,元代以后,漸漸推向民間,可惜晚清時那千年的那一抹神秘的白就消失在滾滾歷史長河。

  但愿有天能使它重現白光如積雪又煥發(fā)光彩,清新而淡雅,香、甘、重、滑……

  我們常說,宋代是一個不太強大但卻超有文化藝術氣息的朝代。茶,代言了整個宋代。他們真正地將茶與藝術、茶與人生結合起來,在一盞茶湯里融入了思想潮流。

  他們將生活過得極致美好,過得極其講究。即使是最日常、最平凡的茶,也能品出生活的味道,過著極致的美好生活。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