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產業(yè)總值超2.75億元 蓮都“科技茶”長成“致富樹”

云霧籠罩,綠意盎然。在春寒料峭的三月,海拔400多米的蓮都區(qū)大港頭鎮(zhèn)北埠村楊山茶園,100多名采茶工身著雨衣,頭戴斗笠,忙著采茶。

“這段時間溫度不高,對精品茶的生長非常好?!丙愃徍枞~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潘見華說,今年春茶受去年的干旱影響,產量下降,但在科技加持和氣候“配合”下,茶葉品質更好,市場價格呈攀升態(tài)勢。


“茶葉種植面積超5.95萬畝,茶產業(yè)總值超2.75億元,茶葉是蓮都農民的‘致富林’‘搖錢樹’?!鄙彾紖^(qū)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茶產業(yè)已連續(xù)多年帶動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幅超10%。

據今年2月市政府工作報告發(fā)布的數據顯示,蓮都區(qū)城鄉(xiāng)收入倍差已連續(xù)5年位居浙江山區(qū)26縣之首。蓮都區(qū)農業(yè)農村局相關專家表示,其中茶產業(yè)功不可沒,居功至偉。

蓮都區(qū)的茶產業(yè),為何成為了一株如此有生命力的“致富樹”?記者采訪多位“茶人”后,他們的一致答案是:科技支撐是關鍵核心。

潘見華的茶園基地,遍布楊山幾個山頭和山坡。走進坡地茶園,隨處可見“新機關”“新玩意”。比如,頭頂太陽能板的智能捕蟲燈,發(fā)揮物理治蟲作用,減少農藥使用劑量。還有高高豎起的風扇,一座設備可滿足18畝茶葉的除霜防凍需要。更令人驚嘆的是,布滿茶園的智能滴灌系統,可實時根據濕度和溫度自動開啟噴淋程序,茶園主人身在幾百公里之外,也可以通過手機遠程發(fā)出操作指令。

充滿科技感的智能化生態(tài)系統,讓茶葉種植更精細,更高效科學。潘見華表示,盡管去冬今春經歷了歷史罕見的干旱天氣考驗,但茶葉基地因為有“智能科技保姆”的精打細算與智能管護,讓影響春茶的長勢降到了最低程度。


種“科技茶”,搶占新品市場,才能贏得競爭先機。近年來,蓮都通過建設標準化生態(tài)茶園,優(yōu)化區(qū)域茶樹品系,引進培育嘉茗一號、白葉一號、黃金芽、中茶108、“奶白茶”等國內優(yōu)良種源,讓茶園更新換代和轉型升級,促進茶葉品質迭代升級。目前,全區(qū)創(chuàng)成3家省級生態(tài)茶園,建設標準化茶園1700畝,茶樹良種覆蓋率達100%。

科技力量,還改變了茶葉加工模式。在大港頭鎮(zhèn)北埠村的麗水春秋農產品專業(yè)合作社,晚間茶葉加工廠燈火通明,機聲隆隆。但走進茶廠車間,卻只有兩三名工人在忙碌?!皬纳狭?、攤青、殺青,到揉捻、烘干,到最后的篩選,茶葉加工的八九道工序,現在全部交由機器完成,實現了全自動化炒茶制茶?!贝呵锊枞~加工廠負責人江禹衡自豪地介紹,多虧了“機器換人”,生產效率大為提高,生產旺季時原本需要20多名工人的茶廠,現在五六名師傅就足夠了。

“兩條茶葉加工自動生產線,投入資金超過了800萬元,但物超所值!”江禹衡說,正因為茶葉加工效率高而且品質有保障,合作社與某飲料公司簽訂原料供貨訂單,去年為其供貨的量超過了300噸。

“科技茶”的培育,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引導及相關配套部門和單位的貼心服務。2020年,蓮都區(qū)政府就出臺了“茶八條”扶持政策,重點對加工提升、“機器換人”、主體培育、市場建設等予以支持,其中僅去年就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684萬元,推動茶園“數字化”管理。

“科技茶”,成為農民的“致富樹”,還引來了“新鳳凰”。落戶碧湖鎮(zhèn)的浙江茗葉植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廠房目前正加緊建設中,投資達6.9億元。項目建成后,將研發(fā)生產速溶茶、抹茶、茶飲料等,預計年銷售額可達20億元。

來源:麗水日報 阮春生 鄭佳倫 通訊員 趙金淼,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