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和黃山毛峰是怎么加工的?

  六安瓜片,中華傳統(tǒng)歷史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簡稱瓜片、片茶,產(chǎn)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黃山毛峰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于綠茶。產(chǎn)于安徽省黃山(徽州)一帶,所以又稱徽茶。那么六安瓜片和黃山毛峰是怎么加工的呢?
六安瓜片和黃山毛峰是怎么加工的?
  黃山毛峰是怎么加工的?
 
  黃山毛峰的制造分系摘系摘、殺青、揉捻、干燥烘焙四道工序。
 
  系摘
 
  清明、谷雨前后,有50%的茶芽符合采摘標準時開采,每隔2~3天巡回采摘一次,至立夏結(jié)束。
 
  殺青
 
  是在平鍋上手工操作,火溫150~180℃,不能忽高忽低,要平穩(wěn)一致,每鍋投葉量250~500克(嫩葉量少,老葉量多),以雙手盡量將葉子全部提起,翻拌快,抖散開,使茶葉接觸鍋面受熱均勻一致,而又不使悶氣,不焦,達到炒勻炒透,經(jīng)3~4分鐘,葉質(zhì)變軟,稍有粘性,葉面失去光澤,呈暗色即為適宜,便可進入揉捻。
 
  揉捻
 
  將殺青適度的茶葉起鍋放在揉匾上,輕輕加揉,但應注意抖散,避免悶黃。特別細嫩的芽葉,往往只需在鍋里稍加揉搓,力求保存葉色鮮艷和芽尖上的白毫。
 
  烘焙
 
  分兩個步驟完成。第一步是毛火(子烘)。一般四個烘灶并列一起,火溫由90~95℃而逐個逐次降低(幅度5~7℃),出鍋茶坯先在開頭火溫較高的烘籠上烘焙,待又有茶葉出鍋時,將前茶坯移至第二個烘籠上來,以后逐次類推,流水操作,中間每隔5~7分鐘翻動一次,手勢要輕,約經(jīng)30分鐘,茶葉達到七成干即可下烘“攤晾”,這時中“毛火茶”。
六安瓜片和黃山毛峰是怎么加工的?
  攤晾厚度3厘米左右,經(jīng)30~40分鐘,七成干的程度又有“回潮”時,一般以二烘毛火茶,合并為一烘,進行下一步的老火烘干。第二步是足火(老火)。每鍋葉量1.5~2千克,火溫65~70℃,中間翻拌,由開始每15分鐘一次,以后延長至每20分鐘一次,直至全干。
 
  成品黃山毛峰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guī)в薪瘘S色魚葉(俗稱黃金片)。入杯沖泡霧氣結(jié)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由于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采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
 
  揀剔
 
  除去劣茶雜質(zhì),同時葉脈水分繼續(xù)向全葉滲透,稍有“還軟”,再以70℃火溫進行復火,使其充分干燥。
 
  六安瓜片是怎么加工的?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表的單片,色澤寶綠,大小勻整、不含芽尖、茶梗,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傳統(tǒng)手工制茶的杰出代表。根據(jù)六安史志記載和清代文人袁枚在《隨園食單》所列名品,六安瓜片出現(xiàn)在清中葉,是由六安茶中的“綠大茶”演變而來。清朝,六安瓜片列為名品入貢。
六安瓜片和黃山毛峰是怎么加工的?
  六安瓜片茶生產(chǎn)地位于大別山北麓,裕安區(qū)黃巢尖周圍。海拔400—600米的氣溫、光照、降雨、土壤等自然條件和環(huán)境,特別適宜六安瓜片茶樹的生長。極品“六安瓜片”主要分布金寨麻埠鎮(zhèn)齊云沖齊山頂,以及裕安區(qū)西河口鄉(xiāng)龍門沖、十八盤村,獨山鎮(zhèn)、石板沖鄉(xiāng)及石婆店鎮(zhèn)河家灣等8個鄉(xiāng)鎮(zhèn)。
 
  六安瓜片采制過程分為采摘、扳片、炒生鍋、炒熟鍋、拉毛火、拉小火、拉老火七道工藝,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拉老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對形成六安瓜片特殊的色、香、味、形影響最大。
 
  由于六安瓜片生產(chǎn)技術(shù)難度大,工藝復雜,特別是拉老火的技術(shù)掌握非一日之功,年輕人不愿學,后繼乏人。六安瓜片適制品種為六安獨山中小葉種,由于其它茶葉品種的引進,加之獨山中小茶葉樹品種提純復壯工作進步緩慢,適制品種退化嚴重,原汁原味的六安瓜片幾近消亡,面臨瀕危狀況,亟待保護。
 
  成品六安瓜片外形似瓜子形的單片,自然平展,葉緣微翹,色澤寶綠,大小勻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鮮醇回甘,湯色清澈透亮,葉底綠嫩明亮。
六安瓜片和黃山毛峰是怎么加工的?
  雖然六安瓜片和黃山毛峰都屬于綠茶,都是未經(jīng)發(fā)酵,經(jīng)殺青、整形、烘干等工藝而制作的飲品,但因為其具體的制作工藝的不同導致這兩種茶葉的品質(zhì)特征的不同。
責編: zhoucuixian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