溈山毛尖碧螺春屬于什么茶葉

  溈山毛尖,湖南省寧鄉(xiāng)縣特產(chǎn),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碧螺春是中國傳統(tǒng)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于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歷史。今天主要了解一下溈山毛尖碧螺春屬于什么茶葉?
溈山毛尖碧螺春屬于什么茶葉
  溈山毛尖
 
  一、品質(zhì)特征
 
  溈山毛尖茶樹飽受雨露滋潤,故而根深葉茂,梗壯芽肥,茸毛多,持嫩性強,是制作名茶的最佳原料。制作后的茶葉,葉緣微卷,呈片狀,形似蘭花,色澤黃亮光潤,身披白毫;沖泡后內(nèi)質(zhì)、湯色橙黃鮮亮,煙香濃厚,滋味醇甜爽口,風格獨特。
 
  二、制作工藝
 
  鮮葉攤青→殺青→初揉→悶黃→初烘→復揉→二次悶黃→足烘
 
  攤青:攤放厚度≤10厘米,時間為6小時—8小時;
 
  殺青:溫度為260℃—280℃。要求殺勻殺透,葉色呈暗綠色,手捏略粘手。
 
  悶黃:溫度為38℃—42℃,時間為12分—15分;
 
  初烘:溫度為100℃—120℃,烘至6成干,攤涼;
 
  二次悶黃:溫度為38℃—42℃,時間為8小時—10小時;
 
  足烘:溫度為80℃—90℃,分2次,每次20分。
 
  所以溈山毛尖是黃茶,是毛尖茶中少有的黃茶,毛尖茶大部分是綠茶。黃茶的殺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與綠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悶黃,這是形成黃茶特點的關(guān)鍵,主要做法是將殺青和揉捻后的茶葉用紙包好,或堆積后以濕布蓋之,時間以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熱作用下進行非酶性的自動氧化,形成黃色。
溈山毛尖碧螺春屬于什么茶葉
  碧螺春
 
  一、品質(zhì)特征
 
  碧螺春茶條索緊結(jié),卷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后茶葉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為貢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chǎn)于早春。
 
  二、制作工藝
 
  碧螺春的主要工序為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炒青。
 
  殺青
 
  在平鍋內(nèi)或斜鍋內(nèi)進行,當鍋溫190~200°C時,投葉500克左右,以抖為主,雙手翻炒,做到撈凈、抖散、殺勻、殺透、無紅梗無紅葉、無煙焦葉,歷時3~5分鐘。
溈山毛尖碧螺春屬于什么茶葉
  揉捻
 
  鍋溫70~75°C,采用抖、炒、揉三種手法交替進行,邊抖,邊炒,邊揉,隨著茶葉水分的減少,條索逐漸形成。炒時手握茶葉松緊應適度。太松不利緊條,太緊茶葉溢出,易在鍋面上結(jié)“鍋巴”,產(chǎn)生煙焦味,使茶葉色澤發(fā)黑,茶條斷碎,茸毛脆落。當茶葉干度達六、七成干,時間約10分鐘左右,繼續(xù)降低鍋溫轉(zhuǎn)入搓團顯毫過程。歷時12~15分鐘左右。
 
  搓團顯毫
 
  是形成形狀卷曲似螺、茸毫滿披的關(guān)鍵過程。鍋溫50~60°C,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將全部茶葉揉搓成數(shù)個小團,不時抖散,反復多次,搓至條形卷曲,茸毫顯露,達八成干左右時,進入烘干過程。歷時13~15分鐘。
 
  炒青
 
  采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xù)顯毫,蒸發(fā)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干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干。鍋溫約30~40°C,足干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鐘。全程約為40分鐘左右。
 
  所以碧螺春是綠茶,綠茶是指采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jīng)發(fā)酵,經(jīng)殺青、整形、烘干等工藝而制作的飲品。其制成品的色澤和沖泡后的茶湯較多的保存了鮮茶葉的綠色格調(diào)。
溈山毛尖碧螺春屬于什么茶葉
  綜上,溈山毛尖是黃茶,碧螺春是綠茶。
責編: zhoucuixian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