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茶加工工序,多悶少抖出好茶!

  黃茶作為中國六大茶類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繼綠茶之后出現(xiàn)的第二大茶類,現(xiàn)于中唐時期。黃茶按照采摘鮮葉的嫩度又分為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那你知道黃茶的加工工序嗎?
黃茶加工工序,多悶少抖出好茶!
  黃茶的制作工序:多悶少抖出好茶
 
  黃茶的殺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與綠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悶黃,這是形成黃茶特點(diǎn)的關(guān)鍵。黃芽制造分殺青、初烘、攤放、復(fù)烘、足烘五道工序。
 
  殺青:用口徑60-70厘米的平鍋,兩鍋或三鍋砌成一灶,兩口鍋分生鍋和熟鍋,三口鍋分里鍋(生鍋)、中鍋和外鍋(熟鍋)。以木炭為燃料。生鍋溫度較高,鮮葉下鍋能聽到有炒芝麻的響聲為度,每鍋投葉量100克左右。殺青用蘆花帚或高粱帚炒制,生鍋快炒透炒,葉子要撈凈抖開,用力宜輕,不傷毫芽。熟鍋繼續(xù)完成殺青,要與生鍋配合得當(dāng),防止“上鍋催下鍋,下鍋等上鍋”。至殺青適度,即起鍋攤涼。
 
  初烘和攤放:初烘用烘籠烘焙,火溫100℃左右,每烘攤放5-6鍋殺青葉,烘時勤翻勻攤,至五、六成干時,二烘并為一烘繼續(xù)烘焙,約七成干時下烘。攤放1-2天,使其回潮黃變,剔除片雜后復(fù)烘。
黃茶加工工序,多悶少抖出好茶!
  復(fù)烘:將黃變后的茶葉繼續(xù)烘焙,以蒸發(fā)水分,抑制黃變,溫度視黃變程度而定,黃變程度不足,溫度宜低,黃變適度時溫度則要高。一般控制火溫在90℃左右,烘至八、九成干為止。然后再任其回潮1-2天,以促使進(jìn)一步黃變。
 
  足烘:溫度100-120℃,以增進(jìn)茶香,翻烘要勤、輕、勻,烘至足干,趁熱裝筒封蓋。
 
  總之,盡管各類黃茶堆積變黃有先有后,方式方法各有不同,時間長短不一,但都是悶黃過程,這就是黃茶制法的特殊性。
 
  在悶黃過程中,由于濕熱作用,多酚類化合物總量減少很多,特別是C-EGCG和L-EGC大量減少,由于這些酯型兒茶素自動氧化和異構(gòu)化,改變了多酚類化合物的苦澀味,形成黃茶特有的金黃色澤和較綠茶醇和的滋味。
黃茶加工工序,多悶少抖出好茶!
  黃茶的功效
 
  黃茶是漚茶,在漚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的消化酶,對脾胃最有好處,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懶動肥胖,都可飲而化之。而溫州黃湯能更好地發(fā)揮黃茶原茶的功能,溫州黃湯更能穿入脂肪細(xì)胞,使脂肪細(xì)胞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恢復(fù)代謝功能,將脂肪化除。
 
  黃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維生素等豐富營養(yǎng)物質(zhì),對防治食道癌有明顯功效。黃茶鮮葉中天然物質(zhì)保留有85%以上,而這些物質(zhì)殺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葉所不及。
黃茶加工工序,多悶少抖出好茶!
  盡管黃茶的個性特點(diǎn)不如其他茶類那么顯著,但黃茶有自己獨(dú)特的品質(zhì):味厚爽口、醇和香濃,這是其他茶類難以媲美的。黃茶不如綠茶那么刺激,且又保留了綠茶的大部分營養(yǎng)成分,特別適合老年人飲用。
責(zé)編: chunwu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