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人的茶文化之酥油茶

                          

  藏族嗜好酥油茶,有一則民間愛情故事,敘說了酥油茶的來歷。傳說,藏區(qū)有兩個部落,曾因發(fā)生械斗,結(jié)下冤仇。轄部落土司的女兒美梅措、在勞動中與怒部落土司的兒子文頓巴相愛,但由于兩個部落歷史上結(jié)下的冤仇,轄部落的土司派人殺害了文頓巴,當(dāng)為文頓巴舉行火葬儀式時,美梅措跳進火海殉情。雙方死后,美梅措到內(nèi)地變成茶樹上的茶葉,文頓巴到羌塘變成鹽湖里的鹽,每當(dāng)藏族人打酥油茶時,茶和鹽再次相遇,這則由茶俗引發(fā)出的故事,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牧民們傳統(tǒng)的提煉酥油方法是:先將從牛、羊身上擠出來的奶汁加熱,倒入特制的大木桶中(這種桶當(dāng)?shù)亟?ldquo;雪董”,是專用來提煉酥油的,高約4尺、直徑在l尺左右),然后用專用的酥油用具用力上下抽打奶汁,來回數(shù)百次,攪得奶汁油水分。

  方法一:

  磚茶呈固體狀,需要用刀切削,如砍柴刀等,得用力切削。

  鍋中加300毫升水煮沸,加3到5克碎磚茶,煮到茶水變黑熄火。

  茶水變色后,可加入0.5克鹽。寒冷的日子里還可以多加一些鹽。

  再加入2克酥油(約湯匙的三分之二)。

  水經(jīng)茶水過濾網(wǎng)注入茶壺備用。通常使用小茶杯飲用。

  方法二:

  先將奶汁加熱,然后倒入一種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徑l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

  來回數(shù)百次,攪得油水分離,上面浮起一層湖黃色的脂肪質(zhì),把它舀起來,灌進皮口袋,冷卻了便成酥油。

  制作酥油茶時,先將茶葉或磚茶用水久熬成濃汁。再把茶水倒入酥油茶桶。

  接著放入酥油和食鹽,用力將茶桶上下來回抽幾十下,攪得油茶交融,然后倒進鍋里加熱,便成了噴香可口的酥油茶了。[3]

  酥油茶有各種制法,一般是先煮后熬,即先在茶壺或鍋中加入冷水,放入適量磚茶或沱茶后加蓋燒開,然后用小火慢熬至茶水呈深褐色、入口不苦為最佳。在這種熬成的濃茶里放進少許鹽巴,就制成了咸茶。如在成茶碗里再加一片酥油,使之溶化在茶里。就成了最簡易的酥油茶。但更為正統(tǒng)的做法是:把煮好的濃茶濾去茶葉,倒入專門打酥油茶用的酥油茶桶(這是藏區(qū)群眾家里常見的也是必備的一種生活工具,由筒桶和攪拌器兩部分組成。筒桶用木板圍成,上下口徑相同,外面箍以銅皮,上下兩端用銅做花邊,顯得精美大方。

  攪拌器是在比簡口較小的圓木板上安一根比桶稍高的木柄構(gòu)成,圓木板上有4個直徑約4厘米的小孔,攪拌時,液體和氣體可以上下流動。21世紀以來,在城市和其他一些有條件的藏族群眾家里,則更多地是使用電動攪拌器,既方便快捷,又干凈衛(wèi)生),再加入酥油。

責(zé)編: 茶葉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