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佛文化的歷史淵源

       都說茶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那么什么是茶與佛教的不解之緣呢?為什么茶與佛教的不解之緣會存在呢?其實啊,茶與佛文化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 
茶與佛文化的歷史淵源     

       中國茶文化從一誕生起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在佛教昌盛的唐代,僧眾們非但飲茶,且廣栽茶樹,采制茶葉。僧人喜茶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之一是因為在僧人的打坐修行中,佐之以清茶,有提神、清腦等功效,可以防止打坐中“昏沉”、“掉舉”等不良情況的出現(xiàn)。
 
  另外,由于佛教有“禪遍一切處”、“佛性不離當下”等思想,許多高僧往往借茶論道、在傳播禪的精神的時候用茶做“標月手指”,進而產(chǎn)生了許多諸如“吃茶去”“禪茶一味”等品茶與佛教精神之間的文化交叉點。這就使飲茶這種行為,成為了一種具有文化內(nèi)涵的活動,原本只是一種飲料的茶,也逐漸成了一種有東方特色的文化載體。
茶與佛文化的歷史淵源
 
  寺院飲茶不單純是為了解渴,它已經(jīng)升華為人們對某種精神境界的追求。飲茶可使我們輕松寧靜,自在喜悅,滌除我們的凡塵雜念,使我們得以身心安然。正所謂“為飲滌塵煩”是也。佛教也是為了滌凈心靈之凡塵,以求得明心見性、了脫生死的目的。所以,單就此目標而言,佛教與茶有著某種精神的契合。因此,自古僧人喜好飲茶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據(jù)《茶經(jīng)》記載,僧人在兩晉時即以敬茶作為寺院待客之禮儀。到了唐朝,隨著禪宗的盛行,佛門嗜茶、尚茶之風也更加普及。寺院茶禮包括供養(yǎng)三寶、招待香客兩方面。中晚唐時的百丈懷海和尚創(chuàng)立了《百丈清規(guī)》后,寺院的茶禮便趨于規(guī)范。在清寂、古樸的禪堂內(nèi),以茶敬佛,以茶清心,以茶待客,所謂“焚香引幽步,酌茗開凈筵。”唐朝時禪僧的傳記和語錄如《五燈會元》中,還有諸多關(guān)于茶的記錄,多是以茶為問答應(yīng)對,以求悟明心性。可見茶的作用在僧人生活中的深入。
茶與佛文化的歷史淵源
 
  由于僧人在當時的文化階層中的社會地位和文化地位都很高,一些士大夫階層、文化名流甚至官員商人都以結(jié)交優(yōu)秀的僧人為榮,效仿寺院中僧人的生活方式被當作非常清雅和高貴的象征,而僧人又常以自家種植的茶來待客、饋贈,從而帶動了中國人的飲茶之風。
 
  在我國南方,幾乎每個寺廟都有自己的茶園,而眾寺僧都善采制、品飲。所謂“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名山名茶相得益彰,著名佛教寺院多出產(chǎn)名茶。與茶文化淵源很深的寺院也有不少。
 
責編: 紅666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