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太姥山人保存古白茶制法

  在福建山區(qū),由于缺乏與外界的交流,茶農(nóng)們?nèi)詧?zhí)著地沿用曬干或陰干方式制茶自用,無意間將古白茶制作工藝保存了下來,并默默延續(xù)了千余年。

  不可否定,太姥山所在的福鼎茶區(qū)在茶業(yè)發(fā)展歷程中,也曾引進過綠茶、紅茶、花茶等制茶工藝,并延續(xù)至今,而且還創(chuàng)制出被譽為閩紅三大工夫之一的白琳工夫。但值得慶幸的是,古白茶并沒有因此在福鼎湮滅。那些隱身在崇山峻嶺之中的太姥山原著民和僧侶們,由于缺乏與外界的交流,仍執(zhí)著地沿用曬干或陰干方式制茶自用,無意間將古白茶制作工藝保存了下來,并默默延續(xù)了千余年。山民這種自制的茶,俗稱“畬客茶”、“白茶婆”,至今仍有,我們在太姥山區(qū)的農(nóng)村還可以喝到,山民們將這種茶泡在大茶缸里,味道相當清爽,而且久置不餿,是夏天防暑良飲;太姥山區(qū)還有一項民俗,清明祭墓時順手采摘一些茶葉芽芯,回家后放在灶臺烘干,留作“退火”之藥,其成品類似白毫銀針。遺憾的是,正如古白茶罕見于典籍一樣,太姥山的古白茶也一直沉默不語。好在外人朝山偶爾也得到過太姥山古白茶的款待,有心人就順手記錄了點滴。

  我們現(xiàn)在可以看到太姥山出白茶的最早記載是唐陸羽的《茶經(jīng)》:“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陳椽教授指出:“永嘉東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誤。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鼎,系白茶原產(chǎn)地”。其實,這句話也不是陸羽的原創(chuàng),他也是從《永嘉圖經(jīng)》上摘錄來的,《永嘉圖經(jīng)》是隋唐時期的溫州地方志,可惜已經(jīng)失佚,但這個時期的永嘉縣只在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至隋煬帝大業(yè)元年(605年)間存在。陸羽的這項記載,讓我們獲得一個重要信息,太姥山的古白茶早在隋朝時就已被外人所知?!吨袊柚尽肪C述部分還根據(jù)其他線索推斷,“福鼎大白茶良種可上溯至唐咸豐年間”。陸羽《茶經(jīng)》在記載名茶產(chǎn)地時,將福州擺在嶺南道的第一位,當時的太姥山隸屬福州長溪縣,這里所說的福州茶有沒有包括太姥山茶,很值得探討。

  大約到了明朝,太姥山古白茶開始走出山門,有人還給它取了個很貼切、很雅致的名字,叫“綠雪芽”,并很快在名茶叢中占據(jù)一席之地,這就是明《廣輿記》所說的“福寧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綠雪芽”。明末清初時,太姥山茶(尤其是綠雪芽)的名聲更盛,清初周亮工《閩小記》、郭柏蒼《閩產(chǎn)錄異》、吳振臣《閩游偶記》、邱古園《太姥山指掌》都有綠雪芽茶的記載,汪懋麟還詩贊:“貽我綠雪芽,重比南山賈”。

責編: apple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