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可讓消費者喝到放心茶

  “1985年以前,茶葉屬于2類物質管理,那時我省茶葉統一由省供銷社主管收購、加工、計劃調撥等系列工作。但1985年以后,因實行茶葉流動體制改革,茶園分配到戶,調動了農民產茶的積極性,卻不利于茶葉質量的管理,茶葉抽檢合格率較低。然而,進入2000年以后,隨著茶葉標準化的推行以及茶葉無公害、綠色、有機等標準的頒布實行,茶葉質量安全大大提高,農殘檢測合格率基本能達到99%以上,真正做到讓消費者喝到放心茶。”福建省茶葉質量檢測中心站站長陳鑾說。

   “到目前為止,我省已經申報批準頒布的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國家標準有“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永春佛手”、“坦洋工夫”、“福建烏龍茶”、“政和白茶”、“福鼎白茶”與“福州茉莉花茶”八項。同時“白芽奇蘭”、“漳平水仙”等福建省地方標準也已發(fā)布實施。“陳鑾站長介紹說,2002年以來,國家農業(yè)部相繼發(fā)布了《有機茶》、《綠色食品茶葉》、《無公害食品茶葉》等一系列行業(yè)標準,而我省則研究編寫了福建省申報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茶葉標準。

  據悉,截至目前,我國現行茶葉類國家標準52項,行業(yè)標準109項,其中我省為主制修訂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13項。截至2009年5月,我省共制修訂茶葉類地方標準127項,其中茶葉機械方面的有8項。這些茶葉標準貫穿于茶葉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huán)節(jié),形成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企業(yè)標準相配套的標準體系。

  此外,我省農業(yè)部門在武夷山、安溪、福安等18個茶葉生產縣(市、區(qū))建設省級茶葉標準化示范區(qū),核心示范片5000多畝。近年來,通過茶業(yè)標準化的示范推廣與實施,規(guī)范茶葉產業(yè)化經營模式,對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的作用顯著。

  在茶葉標準建立的同時,我省茶葉檢測網絡也在不斷完善。

  據陳鑾站長介紹,2000年以來至今,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國家茶葉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福建)、省中心檢驗所、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省茶葉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為龍頭的茶葉檢驗檢測網絡,檢驗檢測范圍基本覆蓋全省重點產區(qū)、重點茶類。此外,已逐步建成以國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為主導,以國際通行的GAP、GMP、HACCP、ISO9000等質量體系認證與產品認證為補充的茶葉產業(yè)認證體系。

  而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在我省各級政府大力扶持龍頭企業(yè),實施品牌戰(zhàn)略,鼓勵和引導品牌產品實施茶葉品種、種苗、栽培、采摘、加工、包裝、運輸、貯藏、銷售等生產全過程的綜合標準化生產與管理的政策引導下,我省茶葉品牌建設水平居全國前列,并顯著提高了福建省茶葉的質量安全。其中,全省已有51家企業(yè)獲得有機茶認證,有73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有55個產品獲得無公害認證,無公害茶葉產品合格率達95%以上。

  然而,盡管近十年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推行茶業(yè)標準化,我省茶葉標準化工作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省茶區(qū)分布廣泛,不同茶區(qū)、不同茶類的生產發(fā)展狀況差異明顯,在推行茶業(yè)標準化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對標準化工作在經濟競爭中的重要作用宣傳推介不夠,業(yè)者認識不足,標準意識淡漠,標準工作體系與示范推廣體系尚不健全,對茶業(yè)標準執(zhí)行監(jiān)督不夠到位,茶葉標準化科研投入不足,茶葉標準的示范推廣力度不夠,茶葉生產尚不能完全按照標準實施等,使得我省茶葉標準對于提高茶葉質量安全水平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因此,為了推進我省茶業(yè)標準化進程,提升茶產業(yè)綜合實力,我省應健全標準化管理體系,健全質量可追溯體系,強化標準實施監(jiān)督檢查,加大資金投入扶持力度等。其中,可以以我省為主起草烏龍茶、白茶國際標準草案為契機,進一步跟蹤、研究國際先進標準,并加快研制生態(tài)茶園建設標準、茶葉初制加工場所環(huán)境衛(wèi)生標準、茶樹優(yōu)異種質資源原地保護標準、新品種配套栽培加工標準、傳統名茶與新創(chuàng)名茶生產及產品標準5個茶葉標準等。

 

責編: mother5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