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別是否好茶 要看苦后能否回甘

  日前,某安化黑茶體驗中心茶藝師程先生介紹說,不少居民向他咨詢“品茶時帶苦澀味是否說明茶不好”。“帶有苦澀味的茶葉并非都好,也并非都不好。是否為好茶,在于苦后能否回甘。”程先生說。
 
  據(jù)程先生介紹,茶湯滋味基本是由苦、澀、鮮、甜、酸、咸六種味素所構成,是一種多味的協(xié)調(diào)綜合體。也就是說,茶湯中即有可溶性糖的甜味,兒茶素以及氧化產(chǎn)物的澀味及醇和感,也有氨基酸的鮮爽味,咖啡堿的苦味,有機酸及茶紅素、茶黃素的酸味等。在各味素相互綜合的過程中,品飲者的味蕾將感覺到或苦或澀或甜或醇厚的茶湯滋味。
 
  何為回甘?程先生介紹,回甘是飲茶時常有的自然感官效應和對于優(yōu)良茶葉滋味的正面評價,回甘效應是由苦澀味與甜味共同作用形成的特定滋味,是一種入口時清甜微苦澀,在口腔內(nèi)回味較長,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甜味逐漸超過苦澀味,最終以甜味結束的一種味道。其感官體驗主要表現(xiàn)為:“入口微苦,回味清甜”、“入口苦中帶甜,隨后苦味漸消,甜味漸長,甜的余味較苦味長”等特點。
 
  “茶湯回甘滋味的產(chǎn)生通常以苦澀味作前提,茶湯苦澀味之后而有甜味的產(chǎn)生。”程先生介紹,好的茶常常帶有“回甘”,而回甘的強度與持久性也被認為是評判是否為好茶的指標之一。相對入口立刻表現(xiàn)出來的甜味而言,這種“苦盡甘來”的變化更富戲劇性,也與好茶品質(zhì)聯(lián)系在一起。
 
  茶為何會有回甘效應?程先生介紹,目前學術界關于茶湯回甘的說法不一,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是澀感轉(zhuǎn)化的結果,一種說法認為回甘是口腔的一種錯覺即“對比效應”,而他比較認可第一種說法。
 
  程先生介紹,浙江大學茶學系副主任王岳飛教授在《茶文化與茶健康》中說道:“茶葉中含有茶多酚,它可以跟蛋白質(zhì)結合,在口腔內(nèi)形成一層不透水的膜,口腔局部肌肉收縮引起口腔的澀感,從而使我們覺得剛喝下去的茶會有苦澀感。如果茶多酚含量比較合適,形成只有一兩層單分子層或者雙分子層的膜,這種膜厚薄適中,剛開始口腔里有澀味,稍后膜破裂后口腔局部肌肉開始恢復,收斂性轉(zhuǎn)化,就呈現(xiàn)回甘生津的感覺”。
 
  “并不是茶湯苦味強度越大,回甘滋味強度就越高。有些茶入口時其實并不很苦澀,但其回甘卻明顯而持久。在工藝無缺陷的前提下,茶越苦,就越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茶的保健功效也越好。”程先生建議,平和體質(zhì)者,一般的茶都可以適量飲用;氣虛體質(zhì)、氣短者,少量飲用紅茶、巖茶或普洱。陰虛體質(zhì)、缺水者,少量飲茶,特別是不要飲用高火或剛烘焙的茶;陽虛體質(zhì)、怕冷者飲用紅茶、中火巖茶等。
 
責編: 語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