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茶量與浸泡時間解析如何泡出好茶!

  泡茶時之“浸泡時間”可有“單次浸泡”與“多次浸泡”之分。所謂單次浸泡,就是只泡一次就將茶葉丟棄。所謂多次浸泡,就是同一壺茶沖泡數次,直到味道變淡后才丟棄。

  1、茶量與水量
 
  “多次浸泡”的次數,要依“置茶量”與“茶水比例”而定。“置茶量”依所需的沖泡次數而定,“茶水比例”之水量則因所使用杯子大小而定。本節(jié)討論“浸泡時間”的先決條件設定為沖泡五次,泡給六個人喝,每人杯子的適當容水量約為30cc。
 
  2、泡茶實例的條件
 
  依上述的前提設定,所用茶壺應為250cc左右的小茶壺。壺質限定為瓷或炻,不使用燒結程度太低的粗陶;水質的導電度低(極軟程度)不含余氯。其他影響的因素有:茶葉揉成之外形、粗細(大小)焙火程度、陳放年份、品級及泡茶時有無溫壺、水溫狀況、茶量多少等,都在每次的例子中標示。
 
  其中的“陳放”必須在三年以上才標注,否則以“x”視為“未特意存放”,茶量則以沖泡器的有效容積占比表示之。
  3、數泡間的時間規(guī)則
 
  小茶壺的沖泡,如果要泡至五泡左右,第一泡的浸泡時間原則上控制在三十秒至一分鐘左右(不實施第一泡倒掉的所謂“溫潤泡”),第二泡需要縮短時間,第三泡起逐漸增加浸泡的時間。
 
  至于第二道需要縮到多短?第幾道起才會恢復到第一道的時間?第三道以后每次增加的時間差距應該多少,這些都與“茶葉水可溶物溶出速度”“茶葉水可溶物含量多少”以及“泡茶的水溫”等有關。
 
  但有一個現象是確定的,那就是第三泡以后每泡增加的時間是越來越多,而不是等量的,也就是第四泡如果增加四十秒,第五泡一定要增加得更多,而且愈往后,增加的比例要愈大。
  4、泡茶實例
 
  為更清楚地理解上述這些泡茶原則,我們以多種不同的茶葉,放置或多或少的茶量(但均在合理、適當的范圍之內)設法泡出接近理想的茶湯(每次經六位不同茶友的確認),然后記錄“茶葉”與“泡法”的各種情況與各道茶浸泡的時間,并將浸泡的時間以圖表表示出來。
  5、一壺泡幾道是先決條件
 
  以下這些例子是泡五道的情況,泡五道一定比泡三道要放更多的茶葉,于是第二道必須縮短更多的時間,而且可能第三道還追不上第一道的時間。
 
  如果只打算泡三道,那情況就要改觀了,茶量放少一點,第二道不必縮短太多的時間,第三道可能就追上第一道的時間。如果只泡兩道,茶量還要放得更少,第二道就要增加浸泡時間。
  6、注意特殊茶況
 
  本章所舉例子,茶況欄中“外形”所謂的“凈梗”是指茶梗未挑干凈,所謂的“半梗”是指茶梗未挑干凈,所謂“帶梗”是指茶梗未挑。但這些皆指葉茶類言,若是芽茶類,“枝葉連理”是常態(tài),就不再加注。
  若注“含塊”,是指緊壓茶類,剝碎(解塊)后含有大、中、小不一的塊狀。“粗細”是指茶的外形大小,而且是以同類茶為比較標準,以大、中、小表示之。
責編: 米渣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