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來敬茶,茶禮文化源遠流長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禮義之邦,無論貧富,大凡家有客至,以茶待客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待客用茶應做到:茶葉質(zhì)量好,沏茶水質(zhì)好,茶具質(zhì)地好,泡茶調(diào)制好,待客禮貌好。

  早在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為禮品與貢品。到兩晉、南北朝時,客來敬茶已經(jīng)成為人際交往的社交禮儀。唐代顏真卿《春夜啜茶聯(lián)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清言。唐代劉貞亮贊美茶有十德,認為飲茶除了可健身外,還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漢族以茶待客,歷史悠久。唐代已有此俗。其內(nèi)容和名稱因地而異,有七家茶、元寶茶、香茶、工夫茶等。蒙古也稱“敬奶茶”,流行于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青海省等地。奶茶是將磚茶掰碎,放水煮開,去掉茶葉,加鮮奶煮沸,根據(jù)各人口味,加炒米、鹽或糖。文人將茶端至客人面前獻與客人,以示對客人的敬意。

  茶禮,又叫“茶銀”。是聘禮的一種。茶禮還是我國古代婚禮中一種隆重的禮節(jié)。在中國各民族中至今仍在流傳。在拉祜族婚俗中,男女雙方確定成婚日期后,男方要送茶、鹽、酒、肉、米、柴等禮物給女方,拉枯人常說:“沒有茶就不能算結(jié)婚。”婚禮上必須請親友喝茶。白族男女定婚、結(jié)婚都要送茶禮,云南中甸一帶的藏族青年,在節(jié)日和農(nóng)閑時,打好酥油茶帶到野外聚會,遇到姑娘們便邀請人座,如看中對方,可借敬茶的機會,搶過對方的帽子,然后離開人群,進行商談,如不同意作配偶,就將帽子拿回。侗族在解除婚約時,采用“退茶”的儀禮。

  古代男方向女方下聘,以茶為禮,稱為“茶禮”,又叫“吃茶”。

  明代人許次紓《茶疏》說:“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結(jié)婚,必以茶為禮,取其不移植之意也。今人猶名其禮為下茶,亦曰吃茶。”因茶樹移植則不生,種樹必下籽,所以在古代婚俗中,茶便成為堅貞不移和婚后多子的象征,婚娶聘物必定有茶。

  宋代著名詩人陸游《老學庵筆記》說:“男女未嫁娶時,相互踏歌,歌曰:‘小娘子,葉底花,無事出來吃盞茶。’”

  《元曲選·包待制智賺生金閣》:“我大茶小禮,三媒六證,親自娶了個夫人。”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花花彩轎門前擠,不少欠分毫茶禮。”洪深《香稻米》第一幕:“今年這個冬,要尋一個可以端茶禮、結(jié)婚姻的好日子,竟是這樣難!”

  從訂婚至結(jié)婚,常舉行下茶、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各種儀式。《儀禮·士昏禮·疏》謂此乃“三茶六禮”。

  江南一帶的百姓雖然種茶養(yǎng)蠶,但卻并不常喝茶,也很少有穿絲綢的服飾。百姓對茶有著一種天然的尊敬之情,他們認為“茶”是一種只在祭祀時才使用的尊貴之物。借用這種“茶為尊貴正式”的概念,所謂的“茶禮”,指的是結(jié)婚的聘禮,代表著人們對婚嫁之事的敬重之心。

  客來敬茶更成為人們?nèi)粘I缃缓图彝ド钪衅毡榈耐鶃矶Y儀。俗話說:酒滿茶半。奉茶時應注意: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水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用茶盤端出的茶色要均勻,并要左手捧著茶盤底部,右手扶著茶盤的邊緣,如有茶點,應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上茶時應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

  總之,敬茶是國人禮儀中待客的一種日常禮節(jié),也是社會交往的一項內(nèi)容,不僅是對客人、朋友的尊重,也體現(xiàn)自己的修養(yǎng)。我們待客敬茶所遵循的就是一個“禮”字,我們待人接物所取的是一個“誠”字。讓人間真情滲透在一杯茶水里,滲透在每個人的心靈里。

 

責編: 米渣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