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茶看福建人的精神

  

  英語世界里茶的叫法來源自福建方言,這令人福建茶人感到自豪,但卻不能成為福建人承擔(dān)中國茶命運的主要理由。

  撰文:周重林

  泉州港的開辟,讓福建人較早置身于世界之中,并最先領(lǐng)略到了茶、瓷、絲對于世界的意義。時至今日,福建人依舊固執(zhí)地認為,只有三者結(jié)合,才能傳達出一種中國式的聲音。這點,從觀察福建人開的茶店就可以知道,絲綢是茶的柔軟外衣,茶被包裹、纏繞,之后安詳而華貴地躺在精致的茶盒中,等茶被取出來品飲時候,便與甜美的瓷器發(fā)生了關(guān)系。

  柔然、堅硬、可飲制造出一個夢境,只要人置身于茶館,便可觸及華夏三大物質(zhì)文明帶來的高級精神享受,加上泡法極為講究的福建功夫茶,品茶人每一步都被推往茶神的境界。這種隨處可見的日常品飲場景,被福建人帶到任何一個有煙火之地,無論是在冰天雪地的東北,還是在西南邊陲之地,你都可以領(lǐng)略到福建人那種熱情到令人生怯的精神。我多次聽聞到這樣的描述,“福建人可熱情了,勞煩了人家半天,不好意思不買點茶。”

  英語世界里茶的叫法來源自福建方言,這令人福建茶人感到自豪,但卻不能成為福建人承擔(dān)中國茶命運的主要理由。

  事實上,我們得知,福建在中國的飲茶史要晚于許多地區(qū),茶大約在公元500年左右從云南擴散到福建一帶,晚唐以及宋代對建安茶以及建安窯的推崇,讓福建茶長活在茶話語體系中,福建人喜歡斗茶、喜歡研制茶的不同品質(zhì)。到了1950年代,中國茶葉專家陳椽(福建惠安人)根據(jù)制作工藝,把中國茶分為六類時候,福建茶占據(jù)青茶、白茶、紅茶、綠茶四席,這依舊是當(dāng)下福建茶人傲點之一,并為福建成為中國第一產(chǎn)茶大省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

  另一個重要理由是,明代之后,福建茶人取代長期倒賣中國茶的契丹人,成為中國茶的代名詞。從Kitan(契丹)到Boheatea(武夷茶),從chai(陸路傳播對茶的傳播)到tea(海路對茶的稱呼)的轉(zhuǎn)變,意味著在中國西北勢力的衰落,北方絲綢不再是華夏貿(mào)易的主要通道,航海業(yè)導(dǎo)致海上瓷器興起,茶馬古道的縱橫貫穿,讓一切有跡可尋。

  今天喜馬拉雅山下印度的大吉嶺茶園,就是“植物獵人”一次又一次大掠奪的結(jié)果。19世紀(jì)上半葉,英國東印度公司計劃在其殖民地建立茶園,但沒有成功。公司遂派茶葉盜賊羅伯特·福瓊到中國非法采集茶種、茶苗,偷偷學(xué)習(xí)種茶方法,并尋找茶工。

  羅伯特·福瓊在1839至1860年間曾四次來華,1851年2月他通過海運,運走來自寧波、舟山、武夷山的23892株茶樹小苗,1.7萬粒茶樹發(fā)芽種子,同時帶走8名中國福建制茶專家到印度的加爾各答,這直接導(dǎo)致了目前印度及斯里蘭卡的茶葉生產(chǎn)興旺發(fā)達。

  此后,印度的茶葉開始取代中國的茶葉登上貿(mào)易舞臺。從稍后的情況大致可以推測出,當(dāng)時被挖走的福建茶工是精于紅茶的高手。

  18世紀(jì),迷戀上茶的英國人還不知道,紅茶和綠茶居然長在同一棵樹上。所以,當(dāng)茶葉盜賊羅伯特·福瓊宣稱紅茶與綠茶不過是不同工藝產(chǎn)物時,在大英帝國掀起爭論可想而知。在中國的傳統(tǒng)里,茶神秘莫測的身世一直隱藏在皇家深宮大院與名山大川之中,被當(dāng)作罕見的禮品往來于皇親國戚、機要大臣以及外國使節(jié)之間。那些年的文人、工匠、官吏一度被告知,要守護茶制作的秘密——皇家企圖用秘而不宣的方式來維護茶的身份與尊嚴(yán)。

  把一切歸罪在那八人身上,會是冒險的嘗試。

  在一個綠茶為母體的國度,任何一種嘗試,都會被視為冒犯傳統(tǒng)。紅茶的起源被追溯到福建崇安的一些制茶小作坊里,滿足一些民間茶愛好者換嘴癮的需求。事實上,其他茶類亦如此,黃茶的制造者被許次紓在《茶疏》里貶得一探糊涂,他斬釘截鐵地說,這幫庸才做廢了的綠茶,是下等人的食物,算不上飲品。嘉靖年間的御史陳講疏說,四川、湖南的黑茶,只是銷邊地區(qū)換馬的物資,算不上什么好茶,最多也是中二品而已?,F(xiàn)代白茶還是從綠茶的三色細芽、銀絲水芽發(fā)展演變而來,所以受到的批評最少。

  基于此,我們是否可以說,福建人的那種天下觀,至少是類似“中國吉普賽人”這樣的動蕩感,得益于他們這種“偷渡”精神,這種精神在中國茶界有著更直接的體現(xiàn)。

  如上所說,中國的傳統(tǒng),是綠茶傳統(tǒng),如獅峰龍井、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黃山毛峰、信陽毛尖、太平猴魁、廬山云霧、蒙頂甘露、泉崗輝白、君山銀針,但是一份命名為十大名茶的名單中,赫然擠進了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我花了很大力氣考證所謂十大名茶的出處,最后頹然放手,那是一個子虛烏有的命名,沒有任何官方說法,更多是民間口碑。但在“十個賣茶人,八個出福建”的茶界,你要相信多數(shù)人的原則。

  2010年上海世博會前夕,這份名單再次被修訂,在安溪鐵觀音領(lǐng)銜居首之下,武夷巖茶自然在列,福建人再次把自己著力打造的福鼎白茶送進十大名單;同時,上海也宣布,2009年上海人茶葉消費中,鐵觀音取代龍井占據(jù)第一。在一份中國名茶的榜單上,福建擁有28個名茶同樣雄踞冠軍,其后的安徽不過11個。

  福建茶人這種精神,不僅體現(xiàn)在對外,對內(nèi)亦如此。功夫茶(工夫茶)最初的指稱,被確定在最好的巖上武夷茶小種,在清代嘉慶年間,安溪茶都被視為下者,轉(zhuǎn)眼就時過境遷。功夫茶,不僅喝茶要下功夫,制茶要下功夫,賣茶,更要下功夫。

 ?。ㄖ苤亓?,云南大學(xué)茶馬古道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更多閩茶文章見2010年5月號《錦繡》雜志,轉(zhuǎn)載注明出處)

責(zé)編: ahao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