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春毫歷史淵源

  白云春毫是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特產,產區(qū)主要分布在湯池、柯坦、萬山等16個鎮(zhèn)的低山丘陵地區(qū),少量分布在山地榜田,土壤為黃棕壤,多呈酸性,弱酸性反應,成土母質為中性結晶巖類和泥質巖類為主,通透性好,適宜種植白云春毫茶。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白云春毫的歷史淵源。
白云春毫歷史淵源
  白云春毫歷史淵源
 
  廬江縣的種茶歷史悠久,遠可追溯到東漢年代,據唐代陸羽《茶經》中引《桐君錄》(書中記載了東漢時代的一些產茶地和茶樹品種)載:“西陽、武昌、廬江、昔陵好茗,皆東人作清茗”。
 
  太平廣記引廣異記云:“唐天寶年間(741-755年),有劉清真者,與其徒二十八人于壽州作茶,人致一馱,為貨至陳留”。說明那時皖西茶園已初具規(guī)模,霍山、潛山、舒城、廬江等地茶葉已作貢茶,可見品質很好。又據古籍記載:“北宗、涯南、薪、黃、舒、光、壽、廬六州設有十三個茶場,征收園戶之茶,加工焙制”。
 
  民國初年,廬江縣有茶園5000畝,主要集中在西鄉(xiāng)(湯池一帶),每年約產春茶一萬簍,子(夏)茶6000簍(每簍10斤),全縣茶農29000人,茶工180人,有茶行149家,茶葉主要銷往該縣各鎮(zhèn)及含山、和州。另有3000簍經無為襄安、蕪湖至浦口銷往山東濟南。廬江所產之茶稱之“雨前毛尖”、“白蓮”、“綠蓮”。其制法“用鍋炒干、竹籠烘之”、質佳味濃。
白云春毫歷史淵源
  1985年,廬江果樹茶廠開始試制二姑尖毛峰并投放市場,反映良好。
 
  1986年12月,廬江縣科委正式向省科委申報“開發(fā)二姑尖毛峰名茶”課題。經安徽省科委考察論證過后,同意立項。
 
  1987年4月上旬,開始正式試制,以二姑尖茶園為鮮葉原料基地,因其成茶白毫顯露,并結合該茶產地一古剎白云庵,取白云繚繞之意,將二姑尖毛峰改名為白云春毫。
 
  白云春毫是綠茶,生產歷史悠久,其品質優(yōu)異,內質豐富,是不錯的茶品。其外形細嫩顯毫,色澤綠潤,形似雀舌,造型具有名茶特色。嫩香持久,滋味鮮醇,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勻稱一致,嫩綠明亮。
白云春毫歷史淵源
  此外,“白云春毫”成茶化學成份經安農茶業(yè)系分析,水浸出物為43.52%,多酚類化臺物總量29.27%,氨基酸總量5.69,咖啡堿3.87%,各種有效成份含量均達到名茶的要求。
 
  白云春毫還具有較高的保健價值,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化痰、去膩減肥、清心除煩、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濕等藥理作用,還對現代疾病,如輻射病、心腦血管病等疾病,有一定的藥理功效。
責編: 紅豆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