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人茶事——陸先生,久仰!

  我國茶文化的發(fā)展傳播離不開文人志士,文人志士們愛茶、品茶、詠茶、研究茶,都對茶的發(fā)展普及有著重要的意義。
  陸羽——茶文化發(fā)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陸羽(733~804年),字鴻漸,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東園先生、茶山御使,世稱陸文學。唐復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因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聞名于世,對中國和世界茶業(yè)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奉為“茶圣”,祀為“茶神”。
 
  陸羽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原是一個被遺棄的孤兒,被龍蓋寺和尚積公大師收養(yǎng)。積公為唐代名僧,陸羽自幼得其教誨。積公好茶,所以陸羽很小便得茶藝之術。

  不過晨鐘暮鼓對一個孩子來說過于枯燥,況且陸羽自幼志不在佛,而有志于儒學研究,故在其十一二歲終于逃離寺院。此后曾在一個戲班子學戲。陸羽口吃,但很有表演才能,經(jīng)常扮演戲中丑角,正好掩蓋了生理上的缺陷。陸羽還會寫劇本,曾作“詼諧數(shù)千言”。
 
  746年,李齊物到竟陵為太守,成為陸羽一生中的重要轉折點。在一次宴會中陸羽隨伶人作戲,為李齊物所賞識,遂助其離戲班,到竟陵城外火門山從鄒氏夫子讀書、研習儒學。
 
  禮部員外郎崔國輔和李齊物一樣十分愛惜人才,與陸羽結為忘年之交,并贈以“白顱烏”(白頭黑身的大牛)和“文槐書函”。崔國輔擅長于五言小詩,并與杜甫相善。陸羽得名人指點,學問有大增一步。
  22歲時陸羽離家遠游,逢山駐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訪,筆不暇錄,錦囊滿獲。他游歷了宏偉壯麗的長江三峽,輾轉大巴山,一口氣踏訪了彭州、綿州、蜀州、邛州、雅州等八州。
 
  唐上元初年(760年),陸羽游覽了湘、皖、蘇、浙等十數(shù)州郡后,于次年到達了盛產(chǎn)名茶的湖州,在風景秀麗的苕溪結廬隱居,潛心研究茶事,闔門著述《茶經(jīng)》。
 
  陸羽的《茶經(jīng)》一問世,即為歷代人所喜歡,盛贊他為茶業(yè)的開創(chuàng)之功。宋陳師道為《茶經(jīng)》作序:“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誠有功于茶者也!”
  陸羽除在《茶經(jīng)》中全面敘述茶區(qū)分布和對茶葉品質高下的評價外,有許多名茶首先為他所發(fā)現(xiàn),如浙江長城(今長興縣)的顧渚紫筍茶,經(jīng)陸羽評為上品,后列為貢茶,文興郡(今江蘇宜興)的陽羨茶,則是陸羽直接推薦入貢的。
 
  不少典籍中還記載了陸羽品茶鑒水的神奇?zhèn)髡f,如《新唐書·列傳》中有《陸羽傳》,就記載了陸羽品茶等故事。
 
  唐大歷八年(773年),顏真卿出任湖州刺史。經(jīng)皎然薦引,陸羽拜會顏公之后,即成刺史的座上客。顏真卿看到江南人才眾多,于是就發(fā)起重修《韻海境源》的盛舉,約陸羽等數(shù)十人共同編纂。陸羽接受邀請,參與編輯,趁機搜集歷代茶事,又補充《七之事》,從而完成《茶經(jīng)》全部著作任務,前后歷時十幾年。
 
  在中國茶文化史上,陸羽所創(chuàng)造的一套茶學、茶藝、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經(jīng)》,是一個劃時代的標志。在封建社會,研究經(jīng)學文典被視為士人正途,而像茶學、茶藝這類學問,只是被認為難入正統(tǒng)的“雜學”。
 
  陸羽與其他士人一樣,對中國儒家學說悉心鉆研,深有造詣,但又不像一般文人被儒家學說所拘泥,而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把深刻的學術原理溶于茶這種物質生活之中,從而創(chuàng)造了茶文化。
 
  “詩仙”——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后遷居下郵(今陜西渭南東北),唐代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酷愛茶葉,曾自稱是個“別茶人”。
 
  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白居由長安到江州途中,寫下了有名的《琵琶行》。詩人以帶有熱烈情感的筆鋒,概述琵琶女的身世遭遇,深刻揭發(fā)封建社會摧殘婦女的罪惡,同時將自己不幸的貶謫和失意的凄苦心情也傾瀉出來。這首詩卻又為后人留下了一條重要的茶葉史料: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浮梁,在今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北,從詩中可知唐時這里已是一個著名的茶葉集散地了。
 
  元和十二年,清明節(jié)剛過不久,白居易的好友——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李宣給他寄來了新茶,正在病中的白居易品嘗新茶,感受到高誼隆情,信息莫名。他的《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記述的就是這件事,詩云:
 
  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紅紙一封書后信,綠芽十片火前春。
 
  湯添勺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麴塵。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詩人收到采于寒食禁火日前的新蜀茶,珍如故舊,嘗新為快,即動手碾茶、勺水、候火、下末……詩人自譽為善于鑒茶識水的“別茶人”,感謝李宣知己嗜茶,將這樣的珍品“不寄他人先寄我”。
  后來,他游廬山香爐峰,見到香爐峰下“云水泉石,絕勝第一,愛不能舍”,于是蓋了一座草堂。
 
  白居易后來更在香爐峰的遺愛寺附近開辟一圃茶園,“長松樹下小溪頭,班鹿胎巾白布裘。藥圃茶園為產(chǎn)業(yè),野麋林鶴是交游。云生澗戶衣裳潤,嵐隱山廚火燭幽。最愛一泉新引得,清泠屈曲繞階流。”(《香爐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題東壁》)
 
  讀白居易詩作,不難發(fā)現(xiàn)詩人一生的嗜好惟詩、酒、琴、茶。晚年的白居易則好與釋道交往,自稱“香山居士”。貶江州以來,官途坎坷,心靈困苦,為求精神解脫,他開始接觸老莊思想與佛法,并與僧人往來,所謂“禪茶一味”,信佛自然與茶更是離不開的。
 
  “或吟詩一章,或飲茶一甌。身心一無系,浩浩如虛舟。富貴亦有苦,苦在心危憂。貧賤亦有樂,樂在身自由。”(《詠意》)他吟詩品茶,與世無爭,忘懷得失,以茶溝通儒、釋、道,從中尋求哲理,修煉出達觀超脫、樂天知命的境界。
責編: 米渣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