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小巷訪茶樓 古樹茶里的長征情

  土城小巷訪茶樓
 
  菱形空花的竹簍里堆滿方形石塊,掛在露骨的肩上,壓彎了老婦的脊椎,她只好弓著腰,沿著青石板道,步履蹣跚地走向赤水河號房碼頭旁待修的茶樓。
 
  茶樓的主人聶光輝,正在光著膀子為茶樓粉刷墻面,他說:“茶樓是賣茶人的門面,要干凈整潔有面子,也要真材實料有里子,堅實不倒。”嗜酒如命的聶光輝,聽說紅軍過赤水時曾經(jīng)用過二鍋頭泡茶喝,于是他也試了試,驚喜地發(fā)現(xiàn)酒與茶的融合別有一番風(fēng)味。自此一發(fā)不可收拾的經(jīng)營起茶葉生意來,一賣就是十二年。他誠懇地說道,他的茶大部分都是從外地進來的,要找土城的好茶,再往上走走。“茶是有靈性的,它們會跟有緣的人相遇”。
  赤水河號房碼頭
 
  沿著石板路往古城的深處漫步,一家名為“仙源紅”的古茶樓映入眼簾。走進茶樓,樓頂古樸典雅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看起來與古城一樣飽經(jīng)滄桑。茶樓側(cè)間的茶房里坐著一位茶藝師,正在擺弄著泡茶的三材杯。茶藝師名叫張會,本是一名導(dǎo)游,偶然的一次機會被聘為這座茶樓的解說員,給來客講解茶樓的歷史。與茶打交道久了,張會被中國茶“和、靜、儀、真”的茶文化深深吸引,于是改行成了一名茶藝師。
 
  老茶樓內(nèi)話長征
 
  “說起茶樓,不得不提到四渡赤水”。一談到歷史,張會顯得有些興奮。1935年紅軍四渡赤水時,這座始建于清末的茶樓成為了紅軍總政治部所在地。張聞天、鄧小平等領(lǐng)導(dǎo)人就暫住在這座茶樓的二樓。遙想當(dāng)年,炮火紛飛的土城成為敵我兩軍廝殺的前沿陣地,將軍們在茶樓內(nèi)緊張的排兵布陣,指揮著前線膠著的戰(zhàn)事。休息的間隙,一碗用鰼泉水泡出的古樹茶便成了前線戰(zhàn)士難得的“享受”。這座茶樓,這碗古樹茶,透露出金戈鐵馬的韻味,傳承紅色的記憶。
  古茶樓的一隅
 
  建國后,這座茶樓成為了赤水河航運歷史陳列館,訴說著赤水河的百年變遷。但從2014年起,隨著古城的開發(fā),這座茶樓重新開始了與古樹茶的血脈連接,向外推廣著滋潤土城人千年的古樹茶葉。
 
  透過茶樓的后窗,便可以看到蔥蘢翠綠的群山,數(shù)萬株古樹茶,隨鰼人足跡而生,生長在這里,浸潤著這片土地上的家家戶戶。戰(zhàn)爭的硝煙沒有湮滅這些有著千年靈性的古樹茶,它們扎根于此,頑強不息,這體現(xiàn)的不正是百折不饒、不言放棄的長征精神嗎?面對艱難的時局,面對絕望的困境,八十年前的紅軍戰(zhàn)士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前赴后繼、浴血奮戰(zhàn)才得以將紅色的旗幟插在這片土地上。
 
  成大者,無論順逆皆從容
 
  “歷史歸歷史,這泡茶技藝我還要給你們露一手”,張會邊說邊把“三材杯”拿在手中:“三材杯是指天、地、人,三材要合在一起才能泡出來茶味。這茶葉還要精挑細選,只有兩米以上,兩百年以上的古樹才能長出地道的古樹茶葉。”茶藝師在泡茶的時候流露出一種從容,看著茶葉在水中翻滾、漂浮、沉淀,心情也慢慢趨于平靜。“泡茶要從容,心急可泡不好這古樹茶,成大者,無論順逆都要從容嘛。”
 
  細細想想,茶藝師的寥寥幾句竟蘊藏著深厚的哲理。八十年前的長征,從湘江突圍到四渡赤水,從飛奪瀘定橋到“爬雪山、過草地”,紅軍將士經(jīng)歷了多少困苦和磨難,但我們看到的卻是他們從容不迫的革命樂觀精神。長征是如此,新中國成立后何嘗不是如此,從艱苦的建設(shè)歲月到改革開放的飛速發(fā)展,面對的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中國向世界展現(xiàn)出了這種從容不迫的大國風(fēng)范。
責(zé)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