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廣義文化中的應用

  
  5月14日上午,山西國學大講堂迎來公益第三講,主講人為山西省當代儒學研究會茶文化委員會副主任、高級評茶員閆少謹先生。
 
  當天,閆少謹先生與各位茶友交流和分享了祖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著重延伸了茶在廣義文化中的應用和推廣,為大家奉上了一堂主題為“侃茶論友道人生”的精彩講義。倡導大家與他一道談健康,議交友,道人生,說文化,探歷史,求快樂,享藝術(shù),獲美感,感受茶的魅力,追求生命的要義,體現(xiàn)人生的價值。
 
  品茶悟交友
 
  古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俞伯牙與鐘子期、馬克思與恩格斯、薛仁貴與王茂生、魯迅與瞿秋白等等,這些彪炳千古的人物所締結(jié)的友誼,一直讓人們津津樂道,成為一種交朋結(jié)友的典范。古今中外,由于朋友相幫,人們找到了多少人間溫暖,成就了多少宏圖大志;當然,也有因交友不慎和遇人不淑,或事業(yè)受挫,或傾家蕩產(chǎn),或身陷囹圄,或家破人亡,不一而足。
 
  閑來無事時,獨坐家中,拿一透明玻璃杯,泡一杯香茗在手,觀茶芽翻滾、游移、下沉,不經(jīng)意間便放開了思想的野馬,玩味著為人處事,的確給人以啟迪,還能夠梳理出不少道理來。
 
  講座剛開場,閆少謹便通過品茶來教會大家悟交友,探索交友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有選擇地去交朋結(jié)友,交能交的友,交配交的友,交值得交的友。
 
  閆少謹說,至少有幾種人,他是不想多談的,因為曾有位哲人說過,大意是談論優(yōu)秀的人比談論平庸者(或者道德低下者)顯得更為重要。
 
  閑暇時,呼朋喚友喝茶去,談天說地,交流思想,互通信息,加深了解,增進友誼,共同提高,亦不失為人生的一大幸事??蛇@茶要是能喝出品位,喝出情調(diào),喝出意境,也決非易事。就說呼朋喚友吧,到底叫幾位為宜?“5人以上的飲茶,我實在不敢恭維,而得之以趣的三、四人飲茶,簡直是妙趣橫生,對于啟迪智慧、活躍思維,樂以忘憂,可謂善莫大焉。在《紅樓夢》第41回中,就描寫了妙玉、寶釵、黛玉和寶玉在一起喝了‘梯己茶’,頂多也是4人喝茶。”
 
  的確,若在閑暇時邀二三知已,圍坐茶館,聽古箏陣陣,聞茶香氤氳,品茶湯玉液,套用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的一句:人生之樂,得之心而寓之茶也。
 
  從茶的歷史說開
 
  我國漢字有“六書”之說,其中一書為形聲字,且占到漢字數(shù)量的85%左右。“茶”這個字是形聲字,上形下聲。形旁是表意的,聲旁是表音的。“茶”的形旁是草字頭,就說明與草有關(guān)。
 
  閆少謹介紹說,據(jù)《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農(nóng)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相傳他的故里在太行山脈的老頂山(百谷山)一帶,始祖百草堂就座落在百谷山入口處。“始祖百草堂”五個字由我國已故書法名家劉炳森所題,這里的主題是神農(nóng)醫(yī)藥文化與養(yǎng)生,旨在弘揚神農(nóng)氏“始嘗百草、始有醫(yī)藥”之圣德,掘中華醫(yī)藥之瑰寶,“祭祖拜神曲身撣灰塵,循道悟理修性拂心靈”以及“天道自然天為,人道順其自然”等佳句,恰到好處地詮釋了神農(nóng)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及文化底蘊。
 
  茶圣、唐代陸羽著的《茶經(jīng)》可謂世界第一部茶葉百科全書。他寫道:“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周魯公,齊有晏嬰,漢有楊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祖納、謝安、古思之佳,旨飲焉。”關(guān)于“茶”字的由來,按照《茶經(jīng)·一之源》原注:“從草,當作茶,其字出《開元文字音義》;從木,當作,其字出《本草》;草木并,當作茶,其字出《爾雅》。”《爾雅》赫懿行疏:“今茶字,古作荼……至唐陸羽著《茶經(jīng)》,始減一畫作‘茶。
 
  佳茗與佳人
 
  什么是通感?在日常經(jīng)驗里,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個器官的領(lǐng)域可以不分界限,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鋒芒,按照錢鐘書先生講的,通感是“一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領(lǐng)會到屬于另一種感覺的印象”,就像我們看到綠茵場上奔跑的足球健兒會想到草原上奔跑的駿馬一樣。
 
  人們通常會把美好的有時是神圣的事物比作“她”,把佳茗比作佳人是最讓人感佩的,許是源于茶業(yè)“興于唐、盛于宋”之故吧。佳茗、佳肴、佳人,這“三佳”極容易讓人入佳境,不知個中韻味者也不必強求,不必硬拉,對美的鑒賞力和感受性,的確是因人而異,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萊特,甚至有時也會大相徑庭。
 
  眾所周知,茶葉中有咖啡因,是容易讓人興奮的,為此不少朋友不敢在晚上喝茶,生怕徹夜無眠。最近又有專家說,晚上喝一點紅茶和普洱茶還是無妨的,因為經(jīng)過加工發(fā)酵,咖啡因已然喪失殆盡,對睡眠構(gòu)不成威脅。其實,閆少謹認為這著實是一個個體差異的問題。
 
  一幅好畫,一首好詩,一支好曲,一本好書,一名美女,一帖好書法,頗有些像咖啡因一樣,也會讓人不由得興奮起來。
 
  品茶論人生
 
  一杯清茶,多彩人生;茶壺茶杯有乾坤,泡來喝去見心靈。上至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一杯清茶給人帶來的生理意義自不待言,更多的是孕育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人生——絲絲縷縷的情感,做人做事的核心價值理念,舉手投足間展現(xiàn)的倫理和道德觀念……同時,也從一個側(cè)面展示了民族特點和民族性格,管窺出泱泱中華5000年的發(fā)展史和文明史。
 
  燒一壺泡茶的水,當水達到沸點時會把壺蓋頂起,且發(fā)出噠噠噠噠的聲響,被文人雅士稱作“大自然的呼吸”。多年來,與朋友喝功夫茶,剛剛坐定,便可聽到茶老板朋友在洗茶具時發(fā)出的響動,是靠水的沖力致使蓋碗的蓋子與杯子相碰,發(fā)出金屬般的撞擊聲,頗為悅耳,不由得會產(chǎn)生一種欲興。
 
  在烹任美學里,靠“色、香、味、形、音、意”來引發(fā)食欲的說法,似乎大家都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來,比如鐵板牛肉被端上桌時總會發(fā)出“圪叭圪叭”的聲音;而對喝茶時所發(fā)出的能夠誘發(fā)大家飲興的聲音,則常被人們所忽略,茶館里播放的古典樂曲,也只是在簡單地營造一種氛圍而已。
 
  閆少謹,上世紀80年代畢業(yè)于太原師范學院中文系,長期從事新聞工作,研究茶文化30余年,是科普作家、國家高級評茶員。他積淀人生歷練,飽蘸人文情懷,凝聚文化精粹,力求拿茶來追問和感知生命之要義。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少謹侃茶》一書,匯集了他這種情愫的心路歷程和諸多思考。這本書談健康,論交友,道人生,說文化,探歷史,求快樂,享藝術(shù),獲美感,將茶在廣義文化中的應用推向一個新境界。
責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