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工夫茶的茶藝介紹

  臺灣的飲茶文化
  臺灣的飲茶習俗源于閩粵,但近二十多年來發(fā)展很快,特別是在茶具的更新?lián)Q代上更是窮工畢智,不斷花樣翻新,異彩紛呈:在工夫茶茶藝上也不斷創(chuàng)新,在繼承大陸工夫茶基本理念的基礎(chǔ)上衍生出了眾多的流派。其中比較出色的有臺灣中華茶藝業(yè)聯(lián)誼會第七、第八屆會長方捷棟先生創(chuàng)編的“三才泡法”。丁得富先生創(chuàng)編的“妙香式泡法”,以及陳秀娟小姐創(chuàng)編的“吃茶流小壺泡法”等等。

  一、基本理念

  “吃茶流”將泡茶視為一種藝術(shù)。祟尚茶禪相融,在茶藝精神中結(jié)合禪的哲理;“吃茶”取自于趙州從諗撣師有名的“吃茶去”公案:吃字包含了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及其人生觀,以能夠全心全意地坐著的那顆心才是真正吃茶的心。而吃茶流主要精神在于從序、靜、省、凈中去追求茶禪一味的理想境界。

  “序”是指修習茶藝的態(tài)度首重于充分的準備功夫。擺設茶具時要依次放置,泡茶的步驟講求井然有序,使自己無論做什么,思想都能周詳而統(tǒng)一。

  “靜”是指在泡茶吃茶時寂靜無雜音是基本的要求。從控制自己的情緒中可以看出一個茶人的涵養(yǎng)。從舉止的寧靜,達到心情的寧靜,在寂靜中展現(xiàn)美感。

  “省”是指自我反省亦是修習茶道的要點。茶人應經(jīng)常反省自己學習的態(tài)度是否虔誠;茶的內(nèi)質(zhì)是否已發(fā)揮到極致,藝茶時內(nèi)心是否力求完美,是否把茶道的精神落實到了日常生活態(tài)度中。

  “凈”是指通過修習茶藝來凈化心靈,培養(yǎng)淡泊的人生觀。

  “吃茶流”要求茶人應在泡茶的過程中融人自身情感,開始時必須有基本程序,從扎實地做好每一個細節(jié),到不被形式所拘泥,達到自由,在熟悉技法中展示優(yōu)雅,從而形成泡茶者個人獨特的風格,在超然技法中表現(xiàn)出自我。

  二、基本程序

  1.選擇茶具

  2.溫壺,溫茶海

  3.取茶,賞茶

  4.置茶,搖壺

  5,聞湯前香

  6.溫潤泡

  7.燙杯

  8.淋壺,沖第一泡

  9.澆壺,干壺

  10.投湯

  三、解說詞

  1.選擇茶具

  茶具的選擇以能發(fā)揮所泡茶葉之特性且簡便適手為主。“吃茶流”采取小壺泡法。所以首先選一把精巧的與客人人數(shù)相適應的紫砂壺,然后配以“對杯”(一個聞香杯與一個品茗杯為一對)和其他要用的茶具。

  2.溫壺,溫茶海

  即用開水澆燙紫砂壺和茶海(亦町稱為公道杯或海壺)借以再次清洗器皿并提高茶壺和茶海的溫度,為溫潤泡做好準備。

  3.取茶,賞茶

  取茶時茶則(亦稱茶匙)不宜傷到茶葉或發(fā)出噪音。取出茶后通過賞茶來觀察干茶的外形,以了解茶性以便決定置茶的分量。

  4.置茶,搖茶

  置茶即把茶則(茶匙)中的茶葉放進壺中。蓋上壺蓋后要雙手捧壺井連續(xù)輕輕地前后搖晃三、四下,以促進茶香散發(fā):并使開泡后茶質(zhì)易于釋出。

  5.聞湯前香

  聞經(jīng)搖壺后干茶的茶香是一種愉悅的享受,通過聞湯前香有助于進一步了解茶性,如烘焙的火工,茶的新陳等等。

  6.溫潤泡

  注入適當溫度的水入壺后,短時間內(nèi)即將水倒出,茶葉在吸收一定水分后即會呈現(xiàn)舒展狀態(tài),有利于沖第一道茶湯時香氣與滋味的發(fā)揮。

  7.燙杯

  預熱茶杯,以利于茶湯香氣的散發(fā)。

  8.淋壺,沖第一泡

  為了提升茶壺的溫度,應用開水先淋壺,再沖第一泡茶。

  9.澆壺,干壺

  第—泡茶的水沖滿后,蓋上壺蓋,為了使茶壺的溫度里應外和,需沿著茶壺外圍再澆淋一些開水。澆壺后第一泡茶的茶湯什么時候倒出,應視茶葉的性質(zhì)和置人的茶量憑經(jīng)驗靈活掌握。在提壺斟茶之前,應將壺放在茶巾上,沾干壺底部的水后再斟茶。

  10.投湯

  臺灣茶人把斟茶稱為投湯,投湯有兩種方式。其一是先將茶湯倒人茶海(公道杯),然后用茶海向各個茶杯均勻斟茶。這樣斟法各杯的茶湯濃淡均勻,且沒有茶渣。其二是用泡壺直接向杯中斟茶,這種斟法的優(yōu)點是茶香不致散失太多,茶湯較熱,適于愛“喝燒茶”的茶人,但各杯茶湯的濃淡不易做到完全一致。 

責編: 小吉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