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曙韻:茶道就是生活藝術

  茶道的真諦是什么?為什么喝茶

  之后,要再來一杯香檳?為什么參觀了法門寺后,她立志投入北大學習考古?

  昨天,來自臺灣的知名茶文化人李曙韻與西安的茶道愛好者一同,分享了她對茶文化的理解,并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為研究唐茶,她去北大學習考古

  李曙韻在臺灣茶界辛勤耕耘二十余年,近年來,李曙韻的名字逐漸在大陸受到關注,在《三聯(lián)生活周刊》的“茶???rdquo;與央視紀錄片頻道關于茶的專題片中,都有對她的采訪,而她也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了北京。

  “很多人問我茶道是什么?我說,茶道就是生活藝術,‘道’是來自于生活。”李曙韻說,這是她第三次來到西安,而因為在法門寺的因緣際會,幾乎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她在法門寺看到對唐僖宗時茶具衍生出來的唐茶演示,便決定用10年搞清楚唐茶究竟是怎樣操作的。為此,李曙韻專門進入北大學習考古,可惜因為自己太忙,她只學了3個月。

  創(chuàng)新茶酒論,品茶過后再來杯香檳

  昨天,在李曙韻做主題演講前,每一位到場者先品了幾道白茶,而聽她演講時,參加者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次提供的不是茶,而是香檳。這其實就是她的一個創(chuàng)意,依照“茶酒論”,將中國的茶與法國的酒結合在一起,“一定是能找到口感上的契合,茶和酒是跨越語言的,東西方遇到茶和酒,各種奧秘,大家都心領神會。”

  李曙韻在茶文化的推動上呈現(xiàn)出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和創(chuàng)意,“我年輕時接觸面很大,插畫、設計我接觸了很多,我選擇了茶,是因為明白這是時代的需要。我立志要做一個茶人,我很清楚能為這個時代做出什么。”

  在臺灣,李曙韻成功整合了古琴、花藝、繪畫、書法、服裝、文學吟唱等多種藝術形式,開創(chuàng)性地在劇場中舉辦茶會,成為21世紀初臺灣茶文化獨步世界的劇場表現(xiàn)形式。如今,她又將事業(yè)的重心從臺灣移到北京,開啟新一段茶旅。

  好的茶人,應該是分享型茶人

  “文化傳承不是一步能達到的,我們要好好為這塊土地做點事,一點一滴地做事。”外界對她二十余年努力的評價是,“在日本看到茶道,在韓國看到茶理,在臺灣看到茶藝。”

  如今茶道在內地逐漸風靡,同時也有“大陸學臺灣,臺灣學日本”的說法,對此,李曙韻說,“追趕也是喚醒的過程”。在2012年,她決定來北京,自我評價是挑戰(zhàn)截然不同的北方文化。“我認為學習是一個過程,你看中日茶文化交流史,當年日本的遣唐使來中國學習佛法和文化,也把飲茶法帶回日本,如今我們也不要妄自菲薄。我用了10年,將一只腳踏進茶界,用了20年才將兩只腳都踏進茶界,茶道不是速成的。”

  學茶究竟是為了什么呢?李曙韻認為,學茶的過程是先獨樂樂,享受茶的樂趣。“有一個喝茶的樣子,感覺像是一個茶人,但這樣很快就會膩的,好的茶人,應該是分享型的茶人,奉獻自己的茶人。我們透過茶找到自信。”她認為,復興傳統(tǒng)文化根本來自身心的協(xié)調,同時,她也認為在西安這塊土地上,茶文化大有可為。

責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