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喝白茶、我們先要了解些什么?(三)——白毫銀針

  現代中國把茶葉分成“綠、紅、黃、白、青、黑”六類,其實是近幾十年的事。已故的陳椽教授在1979年撰寫的《茶葉分類理論與實踐》,以茶葉變色理論為基礎,提出的新的分類法,把茶葉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紅茶六大茶類。近年來,陳椽教授的這種分類法不但在中國成為事實上的茶葉分類法,而且在國際上也得到很多國家的認可。
  現代意義的白茶,除了新工藝白茶之外,大部分是四種傳統(tǒng)白茶: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和壽眉。這四種傳統(tǒng)白茶中最珍貴、產量最低的是白毫銀針,甚至白茶之名也由白毫銀針而來。
 
  對白毫銀針我們應該知道的幾件事
 
  第一:現代意義的白茶最早出現的是白毫銀針
 
  白茶不是在陳椽教授分類之后才有的,但是現代意義的白茶何時出現?福建另一位茶學家張?zhí)旄O壬甲C的結論最為權威:
 
  最早出現的白茶是白毫銀針。是1796年(清嘉慶年間)福建福鼎當地茶農和茶商采制當地菜茶茶青,用萎凋和干燥的兩道工序創(chuàng)制成功了白毫銀針。
 
  第二:北宋的白茶是綠茶不是現代意義的白茶
 
  雖然白茶一詞早就出現在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中,并且《大觀茶論》有一段文字介紹白茶: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
 
  宋徽宗趙佶描寫的白茶應該是白葉茶,是當時政和地區(qū)發(fā)現的茶樹變異品種,生長出的茶芽顏色偏白,可以制出北宋當時品質極高、以白為尊的茶餅,用于斗茶常斗常勝。
 
  由于這些變異茶樹十分稀少,制作出品質優(yōu)異的茶餅又十分困難,更顯珍貴,所以,宋徽宗趙佶才會在短短數千余字的《大觀茶論》中用近百字來專門描寫白茶。
 
  但是,這里的白茶是綠茶工藝制作出的綠茶,就如現在的安吉白茶也是經過殺青工藝制作出的綠茶。一樣不是現代意義的白茶。
 
  第三:白茶之名由白毫銀針而得
 
  白茶最早出現的是白毫銀針,白毫銀針是采制福鼎當地葉背白茸毛眾多的菜茶茶樹的茶芽制作,僅用萎凋和干燥兩道工序,茶芽上的白色毫毛不但沒有被物理破壞、大多完整保留下來,而且由于茶芽失水之后體積縮小,白茸毛顯得更密、更長,一堆成茶看起來就像灰色大地上落滿了白雪。加上以前的白毫銀針全由單根茶芽制作,成茶看起來還像一根根銀色的針,所以被稱之為白毫銀針。而白茶就由白毫銀針而得名。
 
  小結一下
 
  千年前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中所說的白茶是白葉茶,和現在的安吉白茶一樣是用綠茶工藝制作出的綠茶而不是現代意義的白茶;
 
  現代意義上的白茶最早出現的是白毫銀針;
 
  張?zhí)旄O壬甲C最為權威,認為最早的白毫銀針出現于1796年的福鼎;
 
  白毫銀針的成茶由于白毫密布,單根看起來像一根根銀針,一堆白毫銀針看起來如同灰色大地上滿是白雪,所以被稱為白毫銀針。
 
  白茶之名也是因白毫銀針的顏色而得。
責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