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儀征遭遇50年不遇“茶旱”

  因為干旱少雨,儀征后山地區(qū)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小麥、油菜因干旱有不同程度的減產;而茶樹,這種最耐旱的樹種,在今年也遭遇了50年不遇的“茶旱”。

  一千多個塘等雨水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儀征銅山辦事處,這里是揚州水庫最多的地區(qū)之一。容量100萬立方米以上的水庫有4個,容量50萬立方米以上的水庫有8個,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水庫以及1000多個莊塘、當家塘。

  在棗林水庫,記者看到,水庫的水位有1米多高,“去年冬天以來,降水偏少,雖然與往年相比水量減少,但水庫水量總體情況還比較好。”銅山辦事處工作人員楊修道說。

  2010年,儀征開始河塘清淤。記者了解到,銅山地區(qū)共有1083個莊塘、當家塘完成了清淤工作,“因為一直沒下雨,大多數塘依然處于缺水少水的狀態(tài)。”在紅光村,記者看到清淤后的水塘只有一角有淺淺的水。

  關于農田旱情,“干了那么長時間,小麥和油菜產量肯定受到了影響。”楊修道指著田里已即將到收割期的小麥說:“從目前來看,減產有一點,但幅度不大。”

  一車人都在說“旱”

  中午,記者坐上儀征到大巷的公交車。車上,坐滿了乘客,他們都在談論一個話題:旱!

  乘車回大巷的劉女士認為,今年的旱情還是比較重的,主要是油菜和小麥。劉女士家有2畝地的小麥,“3月份澆灌了一次,塘里水就只剩下一點點了。然后就一直等下雨,但直到5月份才下了一場雨。

  不過,那場雨還是下得好,雖然有點遲,但還是救了小麥的命。”

  沿途,記者看到很多水塘水都見底了。在陳集鎮(zhèn),記者下車來到青年村,這里是儀征小麥生產相對比較集中的地區(qū)。田間,有些小麥植株已變黃,而有些小麥還是半青半黃。“早麥(麥子都是同一時間播種,但種子發(fā)芽出苗時間有早有晚)已定型了,晚麥還要等上幾天。”王莊組張女士介紹,今年晚麥收成要比早麥好,“如果那場雨(5月10日的降雨)提前一個禮拜,早麥肯定要多收很多。”

  隨后,記者到一塊油菜地查看,發(fā)現油菜長得“肥瘦不均”,有的菜莢豐滿,有的卻是癟的,“這就是水分不足(導致的)。”張女士稱,“聽說這幾天會下雨,如果真有雨,對晚麥肯定有好處。”

  茶旱!50多年不遇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謝集鄉(xiāng)月塘鎮(zhèn)捺山茶場五組,當向正在采茶的茶農詢問今年茶樹的情況時,幾乎所有的回答都是一個字“干”。

  茶農秦恒翠告訴記者,他們從清明節(jié)前的十多天就開始盼著下雨。“去年冬天的雨水太少了,讓人心里沒底兒。”因為一直到谷雨,儀征的天氣都“格外好”,“本來想著清明節(jié)多少下一場,今年的茶就能保住收成了。誰知道,谷雨的時候都還不下,我們就慌了。”谷雨過后,很多茶農都坐不住了,開始忙著找水澆地。“我們五組有160多畝茶田,沒塘沒壩的,只能靠3個自來水龍頭。”

  但3個自來水龍頭并不夠用,茶農張啟華介紹,這些水都是來自長江,“今年長江水位低,水壓小,而且水是通過儀征引過來的,等到了我們月塘鎮(zhèn)就少得很了。”張啟華說的話,得到茶農李先生的認同:“我家的五分茶田就澆了十幾天,水量太小了,加上今年地干得厲害,渴得很。”張啟華告訴記者,今年是春茶價格最好的一年,達到了每斤120元,但地里“太干了,芽冒不上來”,沒有茶可以采。

  在捺山茶場,茶樹下的草也已枯了。正忙著堆放一捆捆枯茶樹的張榮文說:“你看看,這枝子上一片綠葉子都沒有。”

  今年70歲的張榮文是1958年捺山茶場成立時的第一批茶農。“我種了有50多年的茶,像干旱成今年這樣的,還真是第一次見到。”張榮文稱,以前的“夏茶”遇到旱情很常見,但都比這次的干旱程度輕很多。

  聽天氣預報說這兩天會降雨,很多茶農都嘆了口氣:“早來一個星期也好啊。”即便如此,他們也都滿懷期待,“能下就好,枯了的茶樹就有救命水。明年的茶也有希望了。”
 
 
 

責編: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