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大師:難忘與鄧小平閣下的那次“茶話”

  在中日兩國就處理和改善關系達成四點原則共識之際,日本最大茶道流派茶道里千家第十五代家元、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親善大使千玄室大宗匠再次回到了他開展兩國民間文化交流的第一站——天津。


  11月15日,91歲的千玄室出席了在南開大學舉行的第九屆“東亞的文化與和平座談會”。他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回憶,30年前,他率領的里千家友好青年之船來到中國,第一站就是天津港。


  在洋溢著茶香的交流活動中,多年倡導“一碗茶中出和平”理念的千玄室對同行們說,看到在座各位的面孔和衣著,他已沒法分辨中日韓的區(qū)別。希望大家跨越國與國之間的障礙,感受彼此溫暖的心靈,讓連接大家的紐帶更加緊密。


  1978年,千玄室首次踏足中國,受到鄧小平的接見。對記者憶起此事,這位九旬長者仍興奮得手舞足蹈。他說,得知可以見到鄧小平閣下,雖然聽說只有二三十分鐘時間,自己心里仍然十分高興,還有一些緊張。他更沒想到,那次會見后來延長至一個小時。


  從與鄧小平握手那一瞬間起,千玄室就感覺到了親切的氣氛。當他為鄧小平點茶時,鄧小平馬上起身;他請鄧小平落座,但鄧小平表示,“我不能坐著接過您的茶”。


  “我當時心里就想,我面前的這位先生在中國是個身擔重任的人,但這樣的人反而顯得非常平和、非常親切。”千玄室說。


  他記得,鄧小平在喝茶時談到,茶是和平的。酒可能使人犯錯,但是喝茶時不會出現(xiàn)紛爭和錯亂。茶文化的源頭在中國,傳到了日本,有了茶道文化。談到茶文化話題時,會見已到原定的結束時間,但鄧小平仍然興致勃勃聊了下去。他們談到,茶道始于禮、終于禮,今后的中國要學習很多與禮有關的東西。原本只是作為一種飲料的茶,在日本發(fā)展成茶道文化,一定要把這種文化重新在中國弘揚起來。不僅僅是國與國之間,在國家內部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如果大家都能夠本著靜下心來一起喝茶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就會更加順利一些。


  那次會見結束時,鄧小平送給千玄室一份中國的龍井茶,還幽默地表示,其實自己也想像千玄室獻茶那樣,親自為他泡一杯中國茶,但是自己“還不太會”。


  千玄室告訴記者,就是在那次會見之后,他產(chǎn)生了一種想法:用茶來促進中日交流。他覺得這是自己“在鄧小平閣下面前許下的諾言”。他后來曾率領500名日本年輕人乘船訪華,同時從日本運來很多可以拆裝的茶室,到人民大會堂與中國的國家領導人和青年代表以茶會友。至今,他已訪問中國100多次。


  在第九屆“東亞的文化與和平座談會”上,中日友好協(xié)會副會長王秀云說,起源于中國的茶文化,經(jīng)過朝鮮半島傳入日本后落地生根,一碗清茶,蘊含的是幾千年文化發(fā)展的縮影。讓年輕一代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對推動文化的再認識具有積極意義。要培養(yǎng)青少年之間的友好感情,讓他們正確看待鄰國和鄰國人民,潛移默化地推動國民感情及國家間關系的改善。
 

  千玄室也對記者強調,一定要讓年輕一代學習茶文化。茶文化是中日文化交往的節(jié)點,是雙方能夠互相融入的文化。人民和人民的交流應該有各種方式,但是以茶為中心的交流總是非常平和的。他舉例說,我們欣賞戲劇或音樂表演,會發(fā)現(xiàn)舞臺上下存在距離;而茶道與之不同的是,主人和客人之間沒有什么距離,甚至看起來就像一家人。


  這位中日文化交流的標志性人物表示,他非常熱愛中國,從年輕時代就尊重中國的悠久文化,喜歡《三國志》,欣賞曹操關于赤壁的描述,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說,中國是個非常偉大的國家。日本建立初期,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是向中國學習的,受漢字的影響,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和學問。佛、儒、道家思想都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


  “日本發(fā)動了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幸,我希望這些創(chuàng)傷能夠早日被撫平,成為過去。”千玄室說,戰(zhàn)爭爆發(fā)時自己還是一名中學生,當時他就想,將來要讀大學,讀了大學以后要去中國,“我就是本著這樣的心情,一直在從事日中民間文化交流工作。”


  千玄室對記者表示,歐洲很多國家成立了歐盟(EU),他曾向很多領導人建議過,希望中日韓三國能夠發(fā)起成立亞盟(AU)。“中國是東亞地區(qū)最大的國家,就像一個大哥。我希望中國能夠張開懷抱,把韓國、日本擁抱在一起。”關于未來東亞的和平,他表示“希望中國的年輕人能夠起到帶頭作用”。

責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