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樹歷經(jīng) 160年的“烏龍”秘案

  4月一個溫暖的下午,在距蒙自城10多公里的紅河五里沖生態(tài)茶業(yè)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秦曉紹的蒙自龍谷湖文化茶莊中落座,品一壺春茶,眺望著山腳下龍谷湖的秀麗景色,那份愜意的悠閑,叫人心醉。
 
  這時,秦曉紹悄悄招呼過員工,低聲吩咐了幾句后神秘地對大家說:“我請大家嘗嘗8萬元一斤的‘東方美人’。”就在大家驚愕之際,不起眼的茶罐已經(jīng)端上。在茶藝師嫻熟地泡茶之際,秦曉紹介紹說,這“東方美人”的茶樹還是從臺灣引進的,而臺灣又有一個傳說,臺灣的茶樹,又是160多年前的蒙自籍知州曹士桂帶去的。“蒙自龍谷湖文化茶莊從臺灣引進茶種苗,可以說是讓離鄉(xiāng)160多年的游子歸家了呢。”秦曉紹笑著說。
 
  那么曹士桂又是什么人呢?
 
  出身蒙自鳴鷲的臺灣知府
 
  據(jù)相關(guān)史料記載,曹士桂(1800年-1848年),字丹年,號馥堂,蒙自鳴鷲村(清代屬開化府文山縣)人,18歲中秀才,22歲中舉人后,便開始了他的宦海生涯。歷任江西省廣昌、會昌、信豐、龍南、萬安、南昌等知縣。任職期間,政聲頗好。《龍南縣志、名宦》記載其德“潔己愛民,尤留心聽訟。務(wù)在得情,雖執(zhí)法不少寬假,而坐獄受責者,自以為不冤……”《萬安縣志、名宦》記載其政德“愛民禮士,課農(nóng)桑,興學校……案無宿牘,除暴唯嚴,民得安堵……人皆德之”。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調(diào)任福建省臺灣北路(鹿港)理番同知。不久,改任淡水廳事兼學海書院山長。道光二十七年(1848)卒于任上,終年47歲。翌年,其衣棺歸葬故里。
 
  曹士桂從小聰明好學,22歲參加鄉(xiāng)試中舉人,后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至1847年任臺灣知府。雖地處滇南偏僻的山區(qū),但鳴鷲有重視文化教育的傳統(tǒng),清雍正十年(1733年)鳴鷲村興修了文昌宮,曹士桂的故居就在文昌宮旁。
 
  據(jù)《曹氏家譜》載,曹氏祖先原是南京元縣人,明初從征云南,入大理籍,后為避兵亂舉家遷入鳴鷲村。生于清嘉慶五年(1800年)的曹士桂出世那天,據(jù)說恰好有一對燕子歡鳴著飛來房廳前筑巢,故他降生的房間被稱作“燕來堂”,不知是否與此有關(guān)。
 
  在當今茶界,有“普洱茶產(chǎn)于云南,存于香港,發(fā)揚光大在臺灣”之說,臺灣茶人對普洱茶極為推崇,將其比喻為學富五車的智者。一個不太準確的數(shù)據(jù)是,如今臺灣2000萬人口中,經(jīng)常飲茶的人口占60%,每年每人平均消費茶葉超過1公斤,而普洱茶的消費大約占5%,即每年每人約消費0.05公斤,每年臺灣的普洱茶消費量約1000噸。但目前業(yè)界對普洱茶流入臺灣的具體時間,尚沒有一個準確詳盡的考證和定論。
 
  曹士桂將普洱茶帶到臺灣?
 
  這是一個合理的猜想:1847年,蒙自舉人曹士桂渡海入臺任職,普洱茶隨之流入臺灣。盡管沒有確切的證據(jù),但蒙自、甚至紅河州人都認為是家鄉(xiāng)走出去的那位“清節(jié)為風”的清代臺灣知府曹士桂,將普洱茶千里迢迢帶到了臺灣。
 
  “在連橫所撰《臺灣通志》對曹士桂的評價為‘性恬淡’,他喜歡煮水烹茗,以茶會友,赴臺時將普洱茶隨身帶至臺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一蒙自籍的文化學者分析說。另一方面,古時鳴鷲交通便利,是滇南到滇東的必經(jīng)之地,舊時為重要的物資集散、貨物流通、貿(mào)易往來的重要驛站,來來往往的馬幫和商客帶來了各色產(chǎn)品,其中當然包括普洱茶。
 
  在曹士桂留下的半卷《宦海日記》中,就曾多次提到“普茶”。歷任多地知府的曹士桂,在出仕12年的為官生涯中,他習慣于細致記錄下任職地區(qū)的自然情況、官場現(xiàn)狀、百姓生活和個人的日常事務(wù),包括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在臺灣的見聞。更何況,日記還多處提到普洱茶,為尚無定論的普洱茶傳入臺灣的確切信息,提供了一個更早的時間點。有關(guān)記錄很多,譬如:“十六日(即1847年4月1日),晴,午后起風。楊三兄赴番仔,送普茶一元。”“二十一日(即1847年4月6日),……送王大兄普茶一元,帽花一朵。”
 
  曹士桂日記中提到的“普茶”,是否就是云南名茶“普洱茶”呢?翻開清代《普洱府志·食貨志》,據(jù)卷十九記載:“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代。”所謂“銀生府”,1100年前應(yīng)在今普洱地區(qū)和西雙版納州境內(nèi),由此可知,古時“普洱茶”也稱“普茶”。另一方面,與“普茶”一同出現(xiàn)的“一元”,應(yīng)該是當時普洱茶的計量單位,據(jù)《大清會典事例》載,清時云南商販茶“系每七圓為一筒,重四十九兩”。而古代漢語中,“元”與“圓”同音同意。
 
  讓百年“游子”再歸故里
 
  “不管普洱茶是否真是曹士桂帶到臺灣的,但我相信這些烏龍茶樹最起初就是曹士桂從蒙自帶到臺灣。”秦曉紹說,他2000年從臺灣引進了金萱、軟枝烏龍、清心、翠玉、紅心鐵觀音等臺茶系列幾十個良種,經(jīng)過多年栽培,終于培植出龍谷湖烏龍茶。
 
  為了種好龍谷湖烏龍茶,秦曉紹專門聘請了著名茶葉專家肖時英教授和臺灣制茶高手茶壇怪杰——阿富師為技術(shù)顧問。愛茶成癡的阿富師一次次到五里沖龍谷湖指導制茶。品質(zhì)上佳的鮮葉加上專業(yè)的臺茶制作手法,使得龍谷湖鐵觀音猶如系出名門的大家閨秀,氣韻純正優(yōu)雅,內(nèi)涵豐富,底蘊深厚。不僅云南人喝了贊不絕口,連臺灣的老茶客們喝了也紛紛認可,五里沖龍谷湖系列產(chǎn)品在臺灣、北京、上海都深受歡迎。由于蒙自五里沖和臺灣阿里山一樣處在北回歸線上,這里種植出來的鐵觀音內(nèi)含物質(zhì)也和阿里山種植出來的一樣,而且由于云南的土壤條件很好,茶葉的風味還更濃醇。
 
  說話間,湯色金黃蜜亮的“東方美人”已泡好。入口,略帶澀味,帶有熟果與蜜香的茶湯獨一無二,香氣久久在腭間盤恒……好一個“東方美人”。
責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