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原因注定中國茶葉不能成為奢侈品牌

  茶葉在中國的歷史中綿延流長,為什么中國也沒有出受全球歡迎的品牌呢?實際生活中,中國人飲茶時“物以稀為貴”的習慣是十分強大的--以喝某地茶為絕對正宗味道,這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比如安徽的黃山毛峰必須產(chǎn)自原黃山徽州府下轄巖寺鎮(zhèn)某個村落的某幾棵樹;而都是福建武夷山上的大紅袍,也必須分山南和山北,甚至是哪一片山坡的。至于杭州的獅峰龍井是否一定各種品質高于排名第二的黃山太平猴魁,不是太要緊,要緊的是某個時間段、在某幾棵樹上采摘的茶葉,由某幾位炒茶師傅做好的茶葉。
 
  這樣的習慣形成了一個古怪的結局,那就是這些茶葉可能已經(jīng)是奢侈品,但卻是量小的非賣品:在前現(xiàn)代時期以上貢給皇家為目的,到今天只能作為招待國賓專用。影響很大,但只是雷聲大雨點小,無法轉化成市場行為下的商業(yè)模式。
 
  相反,沒有“物以稀為貴”茶葉的英國卻有世界級品牌,這個國家日常必備的早餐茶是一種淡化茶葉原產(chǎn)地的拼配茶,由印度阿薩姆茶(取其濃度)、錫蘭茶(取其滋味)、肯尼亞茶(取其色澤)按比例拼配。與中國茶莊手工和作坊方式不同的是,英國為追求更高的利潤混合出來的茶葉,卻有統(tǒng)一味覺的質量標準。而中國的茶葉至今也沒有這樣的標準,更無按照這樣的標準生產(chǎn)的茶葉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和銷售。
 
  這顯然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茶葉品牌形成之路。一條目前走向市場化,以口味質量標準統(tǒng)一形成市場規(guī)模,最后誕生出茶葉中最好的品牌;一條走向神秘,以“誰在喝,誰喝得上”為口碑相傳,從而形成稀缺資源及權力主導下的產(chǎn)品流通。前者當然是以占領市場而獲得利潤為第一目標。后者的產(chǎn)品可能也在追求某種暴利,但更像是一種權力主導下的專屬奢侈品。這樣的操作模式不是商業(yè)行為,而形同傳統(tǒng)中國的貢品體系。因為它和中國最好的茶葉一樣,都不是市場交易價高者可得的奢侈品,而是貢品體系的產(chǎn)物。(陳寧遠,作者系獨立財經(jīng)觀察人士。)
責編: heyingl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