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必知的 6 個茶常識,最后一條想不到

  在與茶接觸的過程中,大家對茶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

  像“安吉白茶不是白茶,是綠茶;大紅袍不是紅茶,是烏龍茶……”類似的科普解答,已經(jīng)滿足不了大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了。

  不妨瞧瞧以下這6點,指不定能滿足你的胃口哦。

  01、茶博士不一定是博士

  不少高等院校,有開設與茶相關的博士學位,獲得茶學博士學位的人,被稱為茶博士。

  但不同時代,人們對“茶博士”有著不同的定義。

  唐宋時期,“博士”是個學官名。“茶博士”指的是在精通茶葉知識、善于沖泡的高級茶藝人員。

  被譽為茶圣的陸羽,雖然在當時還未被大眾所賞識,但完全能算得上是位“茶博士”。

  后來慢慢地,人們也將茶店里的跑堂伙計雅稱為“茶博士”。在四川茶館中,這群人技藝高超,能使用長嘴銅壺泡茶。

  02、大紅袍的焙火香不是焦味

  大紅袍的制作中,最后一步的焙火干燥很關鍵。

  焙火焙透,能去除青味,充分誘發(fā)香氣,使得茶的滋味更醇厚,同時去除水分鎖住茶葉品質,便于后期存儲。

  合理低溫慢焙的大紅袍,湯色橙紅,帶蜜香、花香外,還會有一種炭火香。

  如果帶有令人不悅的焦味,則說明茶葉存在焙火過重等情況。

  03、正山小種和大紅袍不同類

  正山小種和大紅袍外形相像,干茶顏色都偏黑色。所以人們常常誤以為,正山小種和大紅袍一樣屬烏龍茶。

  其實,正山小種屬于全發(fā)酵的紅茶,看其葉底,能發(fā)現(xiàn)葉底呈古銅色,偏紅褐色,傳統(tǒng)制作還會用煙熏制,帶有松煙香。

  正山小種中最嫩的等級,就是大家熟識的金駿眉紅茶了。

  04、龍井茶梗尾部有紅點,不用擔心

  龍井茶梗尾部有紅點,是因為鮮葉在炒制前,經(jīng)過“攤放”而產(chǎn)生,出現(xiàn)是合情理的,不用過于擔心。

  合理的攤放,能提高茶葉品質,尤其在名優(yōu)綠茶的制作中。

  攤放,有利于鮮葉發(fā)生一定的理化性質轉變,比如氨基酸、宜人的香氣物質增加等等。同時鮮葉會適當失水變軟,有助于之后炒制做形,不易脆斷。

  如果不經(jīng)過攤放,馬上炒制,茶葉含有較多水分,制成的干茶會有青臭氣、色澤偏暗、外形粗糙不光滑等。

  05、白茶發(fā)酸,不一定是存壞了

  白茶是不發(fā)酵茶,本身滋味偏清偏淡。所以存放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生了滋味品質的變化,能較易感受到。

  茶葉中,本身就含有有機酸,只是占的比重不大,占比大的茶多酚、氨基酸和蛋白質等,一般會蓋過酸味,通常來說,新制白茶就是以鮮為主。

  存放了三四年的白茶,茶葉內的物質占比重新分布,滋味變醇和,有凸顯出酸味的趨向。這是正常現(xiàn)象,只要茶葉本身制作沒問題,沒受潮,酸味又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退。

  06、花茶,不是花越靚越好

  茶學定義里的“花茶”,和廣義上認知的“花茶”存在差異。

  本處所指的花茶,是茶葉為主體,帶有花香的茶。

  以茉莉花茶為例,頂配的茉莉花茶,選用的綠茶,多是頭春采制的烘青綠茶,品質優(yōu)秀,吸附性能好;選用的茉莉花,當然也是很靚的花蕾。

  但最終做好的干茶,是看不見花,或者花很少,以花作為判斷“花茶”品質的依據(jù),有失偏頗。

  聰穎的茶友,不但愛茶,而且懂茶,記住這6條茶常識,遇見對的茶,千萬別錯過!

  注:文來源荼姥爺,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責編: 墨墨001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