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茶追溯,帶你認識徽州茶!


  徽州地處皖南山區(qū),山靈水秀,土質(zhì)肥沃,茶樹遍布。茶區(qū)云霧彌漫、空氣清新、茶質(zhì)優(yōu)良,屬高山茶類,是國內(nèi)重點茶區(qū)之一。"祁紅"、"屯綠"歷史悠久,馳名中外;"黃山毛峰"、"太平猴魁"、"頂谷大方"名列中國名茶之列;"白岳黃芽"、"黃山綠牡丹"、"黃山銀鉤"、"金山時雨"、"歙縣花茶"、"休寧松蘿"、"太平奎尖"、"竹鋪大方"、"紫霞蓮蕊"、"石墨茶"、"香風茶"、"茗洲茶"……都為茶中珍品。
  徽州茶文化涉及茶道、茶文藝、茶禮俗、茶飲習、茶建筑等與茶有關的文化活動,是融詩文、書畫、歌舞等藝術于一體,集經(jīng)濟、宗教、思想、民俗、醫(yī)學、旅游、園藝、食品、陶瓷工藝于一堂的文化現(xiàn)象。徽州植茶始于南朝,茶文化源遠流長,成為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徽州茶道講究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會友、以茶敬賓,注重環(huán)境、氣氛,場地一般選擇在園林庭院、竹塢流泉邊上,追求的是湯清、氣清、心清、境雅、器雅、人雅。茶道器具有風爐、石鼎、瓷瓶、盛炭籃、滌器桶、銅火箸、竹洗、竹杓、茶稈、竹筅帚、竹茶匙、茶壺、茶盞等。水以泉水為上,河水中,井水次。
  茶道程序主要有:
 
  1、靜氣。排除雜念。
 
  2、烹湯。烹器須無異味,一般用瓦器、錫壺;火須旺熾無煙,文武相宜;湯分三沸,魚目為一沸,緣邊泉涌為二沸,奔濤濺沫為三沸。
 
  3、焚香。敬茶神陸羽。
 
  4、滌器。茶盞用白瓷,盞不潔則損茶味,洗滌后用干凈布擦干備用。
 
  5、燙盞。祛蕩寒氣,盞熱茶面聚乳,盞冷茶色不浮。
 
  6、賞茶。察茶色,觀茶形,聞茶香。
 
  7、投茶。先茶后湯曰下投;湯半下茶,復以湯滿曰中投;先湯后茶曰上投。茶以三至五克為宜。
 
  8、洗茶。用沸水少許,浸潤茶葉,后將湯汁棄去,去塵祛冷,浸潤張發(fā)。
 
  9、注湯。用三沸水,壺高水急,茶湯均勻,水至七分,蓋少頃。
 
  10、敬茶。舉案齊眉,以茶敬客,以茶為禮。
 
  11、聞香。約3分鐘,蓋揭一縫,香氣溢出,沁人肺腑,茶以真香為上。
 
  12、觀色。綠茶以青翠為勝,湯清葉綠,渾黃者次之。
 
  13、品味。輕啜一口于齒頰間灌漱,再徐飲慢品,俟甘津潮舌,才得茶之真味。茶品有活、甘、清、香之分,香而清、甘而活,方為名品。
 
  14、上食。奉上水果、干絲等食品,以佐品茶。
 
  15、論茶。或談論,或吟詩,或潑墨作畫以助茶興。
 
  文士茶以儒雅風流為特征;富士茶講求高堂花廳、茶具華貴、茶形精美、氣度豪華,注重氣派、享受,因為徽州多徽商,擁資千萬、老歸鄉(xiāng)里者比比皆是;農(nóng)家茶注重內(nèi)美不重外形,講求真誠,鄉(xiāng)土氣息濃郁;道家茶以齊云山為本土,敬天祈地是道家茶的思想特征,寄情返樸歸真。每種茶道都有幾道乃至數(shù)十道講究的表演程序。宋代史志學家羅愿有一首《茶巖》詩,是宋代徽州茶道的真實寫照:"巖下才經(jīng)昨夜雨,風爐與鼎一時來。便將槐火煎巖溜,聽作松風萬壑回。"
  在徽州人生禮儀中,尚有"三茶六禮"的婚俗,"三茶"即接待賓客時必備的清茶、棗栗茶、雞子茶。在徽州民間,采茶歌、采茶戲、采茶舞、茶民謠、茶傳說故事廣為流傳。
 
  黔太古道羊棧嶺茶亭上曾有一副清代汪謙予撰寫的楹聯(lián):"南南北北,總須歷此關頭,且坐斷鐵門檻,辦夏水冬湯,接應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諸佛上天下地;東東西西,阿誰瞞了腳跟,試豎起金剛?cè)?,敲晨鐘暮鼓,喚醒眼耳鼻舌身意,六道眾生吃飯穿衣?quot;楹聯(lián)74字,將佛像、禪理、人生、茶亭融為一體,深入淺出,如敘家常,如參禪偈。
 
責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