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臨港區(qū):小茶葉里的致富經(jīng)

  “一開春我們就給茶葉撤防護膜、裁剪茶葉、澆水、鋤草,這幾天天開始暖和了,茶葉長勢良好,再有半月就可以采茶葉了。”正在杰青農(nóng)業(yè)基地干活的陳慶林笑著說。“我算是這個基地里的‘元老’了,工資也從十一年前的一月1500元漲到了現(xiàn)在的4500元。女工們的工資是3600元,這收入大家還是滿意的。”“我是這合作社里的一員,家里一畝茶純收入10000元左右。”茶農(nóng)臧傳庭說。
 
  工人、茶農(nóng)的收入為什么這么高?這得從30年前說起。
 
  “這些茶葉,就像我的孩子,伴隨我這么些年。”提起茶葉,杰青茶業(yè)有限公司負責人劉秀蘭最有發(fā)言權(quán)。從小喜歡喝茶的劉秀蘭在1990年時開始炒茶,因自己沒有種茶、也沒有茶基地,她只能從茶農(nóng)手里收購茶葉。“收購的茶葉品質(zhì)有時候很不滿意。1993年,成立了自己的茶廠--云蒙山茶廠(后改名為杰青茶業(yè)有限公司)。由于之前市場狹窄,1998年炒制的10噸茶葉全部積壓在家里。‘家里人都勸我放棄’。”“我不能放棄!”劉秀蘭在很快調(diào)整好狀態(tài),背著茶葉,和銷售人員去北京、上海、濟南等全國各地跑市場。“市場慢慢打開了,銷量提高了,我相信我還能做得更好。”
  “2004年開始引進福鼎大白毫,成活率達不到30%;2005年建立大白毫育苗基地,剛培育的新苗也是發(fā)芽率、成活率低……”在一系列打擊下,劉秀蘭依舊不甘失敗,查閱書籍、外出學習、邀請專家上門指導,慢慢培育出適合北方的大白毫,發(fā)芽率逐漸上升。如今,基地里的大白毫發(fā)芽率已達到95%以上。“在大批量采摘大白毫之后,又去南方學習晾青、殺青、揉捻、烘干、提香等制作工藝,最終炒出了從口感、湯色更有大白毫味道的茶葉。”
 
  “聽說用大白毫炒制的紅茶無論是湯色、濃郁還是甜香度上都會更佳,我應該嘗試下制作不同口味的茶了。”就這樣,通過不斷摸索學習,劉秀蘭炒制出了頗受歡迎、口感佳的紅茶、桂花茶等。
 
  隨著基地育苗成活率逐年提高、茶葉品種的不斷增多,劉秀蘭不忘茶農(nóng)們,2008年,成立杰青茶葉專業(yè)合作社,吸引了200多戶社員加入合作社,后來逐漸增加到460戶,合作茶園達6000多畝。“之前農(nóng)戶都是單一銷售、渠道也窄,現(xiàn)在合作社里統(tǒng)一引進品種、管理、技術(shù)指導、收購、炒制,讓小小的葉子切實變成了大伙共同致富的‘金葉葉’。”
 
  2017年劉秀蘭已擁有600多畝茶園,300畝大白毫基地,200畝育苗基地,每年訂單綠茶達10噸,紅茶6噸,桂花茶2噸,茶葉也獲得山東省著名商標等多項榮譽,杰青公司也獲得省茶文化協(xié)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電子商務協(xié)會農(nóng)業(yè)發(fā)展委員會會員等榮譽。
責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